迟福林: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家重大战略——跳出海南看海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3-01 18:51:25
分享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如何理解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家重大战略?

(1)如何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中的战略枢纽作用?

(2)如何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3)如何以双港合作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作用?

当前为什么要着力强调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1)统一各方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的认识,争取多方面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支持,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合力;

(2)防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相关政策发生某些变化;

(3)破解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疑虑大于信心”等问题。

一、努力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 东盟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开放战略布局的重点

(1)东盟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突出。

——随着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全面生效,增强了东盟在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中心地位,提升了东盟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亚太地区的合作中心和核心单元,东盟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战略布局亚太的关键支点。

(2)东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世界银行发布的《下行的长期增长前景:趋势、期望和政策》提出,2022年至2030年全球潜在GDP增长率均值预计为每年2.2%,将比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水平下降约三分之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一个失去的十年。

作为劳动力丰富、发展空间巨大的经济体,东盟预计将在2030年前后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表:未来几年东盟十国经济增长预测(单位:%)

国家/年份

2020

2021

2022

预测

2023

2024

2028

文莱

1.1

-1.6

-1.6

-0.8

3.5

3.2

柬埔寨

-3.1

3.0

5.2

5.6

6.1

6.3

印度尼西亚

-2.1

3.7

5.3

5.0

5.0

5.0

老挝

-0.4

2.1

2.3

4.0

4.0

4.5

马来西亚

-5.5

3.3

8.7

4.0

4.3

3.9

菲律宾

-9.5

5.7

7.6

5.3

5.9

6.4

泰国

-6.1

1.5

2.6

2.7

3.2

3.0

越南

2.9

2.6

8.0

4.7

5.8

6.8

缅甸

3.2

-17.9

2.0

2.6

2.6

3.4

新加坡

-3.9

8.9

3.6

1.0

2.1

2.5

数据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23-10.

(3)东盟在稳定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作用突出。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扩大地区内经贸融合度与利益交汇点,不仅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拓展我国战略空间的重要需求。

2. 以单边开放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

2023年9月、10月,中改院相继形成《以高水平开放形成良好预期》、《单边开放——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22条)》研究报告提出:

向东盟单边开放,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务实选择,不仅将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也将赢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主动。

(1)向东盟单边开放是一项“大国策”。

——向东盟单边开放是我国的战略选择。从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看,英国和美国都先后实施了80余年的单边开放政策。英国从1846年废除《谷物法》到1932年通过《进口税法案》为止,实施80余年单边开放政策;美国从1934年出台《互惠贸易协定法》到2016年特朗普政府实施“美国优先”政策为止,也实施了80余年的单边开放政策。通过实施单边开放政策,英美均实现了全球优质要素的有效集聚,相继成为全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向东盟单边开放将助力区域增长潜力与发展活力释放。2023年,东盟提出打造“增长中心”的设想,并正在制定《2025年后愿景》。总的看,东盟对我国开放市场有迫切需求。为此,需要顺势而为,跳出现有“增量拓展、对等开放”的合作框架,以向东盟单边开放尽快实现我国市场规模优势与东盟经济活力优势的叠加,释放东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向东盟单边开放有助于打造稳定安全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

首先,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的趋势增强。例如,区域内以高技术产品为重点的贸易占比持续提升。例如,2008-2022年,亚洲区域内高技术制造品贸易额占比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

其次,构建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需求。向东盟单边开放,将增强中国市场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特殊作用,并由此构建起“中国研发+东盟组装+中国市场”、“东盟资源+中国智造+中国市场”等产业链价值链,由此强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2)抓住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时间窗口期。

——未来几年是形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阶段,双方合作需求增大,合作空间增大。例如,2022年11月19日,《中泰关于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方重视促进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协同发展,重点推动电动汽车等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合作。尽快向东盟单边开放,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一个重大突破点。这既有重大的战略性,也有相当大的迫切性。

——以向东盟单边开放的特别之举取得高水平开放战略布局的重大突破。突出发展导向、单边让利、包容共享,在主动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的过程中,实现与周边国家的长期利益的融合,提升东盟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正向认知与期待,在错位发展、开放合作中强化各自功能作用,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条件成熟。

——东盟对我国实施单边开放政策有很大需求。IPEF框架下美国对东盟开放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小,东盟对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有相当大的期待。比如,东盟对我国的海工装备、渔业技术、资金、市场等有较大需求。此外,我国企业对布局东盟的需求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拓东盟贸易作为重要的商业战略。

——向东盟单边开放的风险总体可防可控。无论是工业制成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服务市场、金融市场还是人文交流领域,单边开放的风险都可防可控。以大米贸易为例,按现有规模初步估算,即使东盟四个主要产稻国对华稻米出口占其稻米出口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6.24%上升到50%,也仅占我国稻米总产量的3.27%。

表:2020年东盟主要稻米种植国指标

 

泰国

越南

缅甸

柬埔寨

四国合计

稻米出口总量(万吨)

567

569

185

63

1384

对中国稻米出口量(万吨)

32.5

78.8

90.2

23.3

224.8

对华稻米出口占其稻米出口总额的比重(%)

5.7

13.8

48.8

37.0

16.24

——向东盟单边开放符合国际惯例。一个经济体主动实施超过现有开放水平的相关举措,符合国际惯例。我国对东盟单边开放,建立在与东盟签署自贸协议基础上,本质上是开放水平的升级。也就是说,向东盟单边开放不但不违反WTO规则,并且将成为引领亚太区域自由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1)着力建设“两个总部基地”。

——“总部基地”的内涵。是指地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现总部企业的集群布局,突出特征是产业关联度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大。目前,全球大约有46%的企业均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香港总部企业数由2001年的944家增加到2022年的1411家。

图:2001-2022年香港总部企业数量及增速

——“两个总部基地”的内涵。中国企业走向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以东盟为主体的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实现第一个总部基地的重要突破。面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RCEP的冲击,需要引导、鼓励国内企业尽快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总部基地,到东盟国家投资布局,建设国内企业走向东盟的总部基地,以此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体化,以应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风险。

表:IPEF已签署三大协议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供应链协议

成员国承诺提高特定领域监管透明度;

确定其供应链中的关键行业和关键商品;

监测并解决供应链薄弱环节;

尊重市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扭曲,包括不必要的限制和贸易障碍,并保护商业机密信息;

提高供应链中维护劳工权利的透明度。

清洁经济协议

参与国从清洁能源在内的能源生产过程到减排技术、碳交易市场等能源产业的所有环节加强技术、规则、标准合作。

成员国承诺,争取到2030年在清洁能源存储、可再生能源、去碳等关键领域吸引包括民间在内的1550亿美元投资,并商定将每年召开“IPEF清洁经济投资者论坛”。

公平经济协议

加强腐败犯罪举报者保护、加强非法行为处罚力度等

——适应企业需求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两个总部基地”政策。

一是尽快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政策与RCEP原产地规则叠加。例如,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完全累积原则,支持企业在RCEP成员国的加工增值部分计入在海南的增值部分。即:企业在RCEP其他成员国和海南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

二是切实提升RCEP规则利用率。2022年,海南省企业出口的RCEP规则利用率为0.7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6%);2023年上半年,海南省企业出口的RCEP规则利用率下降至0.44%。

图:2022年海南与部分省市企业出口RCEP规则利用率(%)

三是出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法规。例如,对落户在海南的总部企业相关人员,在东盟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时间视为在海南居住时间,并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2)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先行区。

2019年10月15日,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提到: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务实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任务。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设定的重要目标之一。2021年发布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提出“鼓励中国东盟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既有需求又有条件。

一是发展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的共同需求。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规模达到9.5万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仅为7.8%。

二是东盟涉海国家逐步加大对海洋的重视。例如,印尼正在积极实施“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期重塑海洋秩序。

三是蓝色经济蕴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拓展的巨大空间。有研究提出,从2020年到2050年,若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的相关领域投资2万亿美元至3.7万亿美元,即可带来8.2万亿美元至22.8万亿美元的净收益,投资回报率为450%-615%。

四是以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缓解南海形势。在当前南海形势日益严峻、南海区域治理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需要跳出当前“就治理谈治理”的框架思路,按着“以合作促治理”的基本思路,在南海海洋合作方面实现某些重要突破,为区域海洋治理走出一条新路。

——海南有条件成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先行区。海南授权管辖南海200万平方公里海域,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但2022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规模仅占全国的2.2%。海洋资源大省与海洋经济小省的矛盾比较突出。

——务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蓝色经济合作。例如:

一是以海南为先导构建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圈。当前,以邮轮为重点的海洋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且呈现较快恢复趋势。《2023年邮轮行业现状》显示,2023年邮轮旅游市场预计为3150万人次,达到2019年水平的106%,高于国际出境旅游市场复苏情况。建议:鼓励中资旅游企业通过在海南设立总部基地加大对海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与东南亚岛屿地区合作开发邮轮旅游航线。

二是合作共建渔业产业链。一方面,东盟对深化海洋渔业合作有较大需求。周边国家开发与利用方式落后、技术链较短,渔业资源开发多为初级产品。例如,2021年,东盟向中国出口的海产品中,加工产品仅占4.1%。一方面,东盟是我国第一大水产品进出口市场。2022年,我国自东盟进口45.2亿美元,占我国水产品进口总额近五分之一;我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54.9亿美元,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3.9%。

三是合作建设海洋牧场。有东盟企业家提出:在海南设立100亿美元规模的海洋牧场项目,吸引东南亚国家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成立100亿美元规模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吸引东南亚各国水产品到海南进行交易并进入中国市场。

四是率先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建立港口联盟。目前,东盟部分港口正在推进数字化港口建设,对中国参与港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营提升东盟港口管理效率的需求强烈。为此,建议:由海南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东盟港口联盟,协同推进海南、广东、香港、澳门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港口运营管理、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

——实施以海洋资源共同开发为主题的单边开放政策。

一是建设以油气资源储藏、加工、交易为主题的洋浦自由工业港区。例如,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面实行油气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国内油气加工企业在洋浦布局总部基地,并加强与东盟投资合作。

二是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产品进口、中转基地。主动进口东南亚国家的海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使产品增值30%以上再免关税进入内地,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产品加工、保鲜、中转、交易基地。

三是全面放开面向东盟的海洋旅游。推进海南与泛南海地区岛屿间合作,合作建立岛屿旅游联盟,推动实现客源共享和互送、联合营销、管理标准对接、人才联合培养等。

(3)加快建设全球热带农产品加工基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

——海南农业面临着高成本、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例如,2020年我国大米生产价格每吨414美元,比菲律宾高22%,比泰国高34%,比越南高42%;芒果生产价格每吨2174美元,比澳大利亚高15%,是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3倍多。目前,海南以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农业增长方式难以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优势互补与差异化竞争。

表:2020年我国与RCEP部分成员国大米生产者价格比较(美元/吨)

国家/地区

价格

国家/地区

价格

澳大利亚

529

菲律宾

338

文莱

906

泰国

310

印度尼西亚

382

越南

292

马来西亚

285

中国大陆

414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库。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东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内地加工能力,建设热带农产品加工基地。202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建议:支持国内农业企业以技术、资金进入东盟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开展农业种植或简单加工。支持投资东盟的国内农业企业将东盟农产品进口至海南进行精深加工,在海南建设热带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包装、营销、集散中心。

专栏:海南与东盟国家椰子产业的合作空间大

东盟国家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球58%和50%。与东盟国家相比,海南的优势是综合深加工,但原料紧缺是其“短板”。据估算,要维持目前海南椰子产业规模,每年需椰子果20多亿个,而海南仅能提供2.46亿个,原料大部分从东南亚进口。

专栏:椰树集团将成为全球热带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之一

“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是国家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战略任务。先进的加工业是热带农业的重要产业。如何以椰子加工为突破口,形成椰子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议各方要支持将椰树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热带农业中心的龙头企业之一。例如,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与RCEP政策叠加,加快布局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等为重点的椰子产业项目,通过“零关税”和原产地政策进口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在海南进行椰子精深加工,努力打造成为面向东盟为重点的椰子进口交易中心、采购中心、加工中心。

——在椰树集团2024年“开门红”活动上的发言,2024年2月20日。

二、全力做好港湾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的咽喉要道,要把“黄金水道”和客货运输最佳通道这篇大文章做好,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1.港湾融合发展的需求与导向

(1)港湾融合发展的共同需求。

——港湾融合发展潜力较大。以海南、广东、香港、澳门经济发展水平为例。1988年,海南省GDP相当于广东的6.7%、香港的3.5%;人均GDP相当于广东的63.3%、香港的3.0%、澳门的4.6%。2023年,海南省GDP仅相当于广东的5.6%、香港的29.4%;人均GDP仅相当于广东的68.6%、香港的20.4%、澳门的12.5%。

表:1988、2023年琼粤港澳四地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GDP(亿元)

人均GDP(万元)

1988

2023

1988

2023

海南

77

7551

0.12

7.35

广东

1155

135673

0.19

10.72

香港

2222

25715

3.95

36.06

澳门

85

4131

2.63

58.68

——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与市场重要交汇点。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与最高水平开放的政策与制度优势,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发展优势的叠加,形成合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大湾区不仅具有全国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具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例如,珠三角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但由于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粤港澳大湾区迫切要在对外布局中赢得发展新空间。这就需要做好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合作这篇大文章,强化大湾区对我国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2)港湾融合发展的战略导向。

——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地缘优势与开放政策优势。“低税率”、“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稳定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政策。要充分利用广东9市产业优势与港澳的国际化网络,共同开展对东盟的经贸合作交流,逐步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分工体系和经贸合作秩序。

——在港湾融合发展中形成广东高水平开放新优势。《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不断扩大广东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加快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步伐”。适应广东企业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趋势,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优势,在联动发展中助力广东企业扩大东盟布局,从而拓展广东对外投资贸易发展空间。

2.港湾融合发展重在产业合作的重要突破

(1)产业协同是港湾融合发展的重点。

——产业基础薄弱已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效应释放的突出掣肘。总的看,海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表:2022年海南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海南

广东

海南/广东

接待游客数量(万人)

6003.98

20307.15

29.6%

旅游收入(亿元)

1054.76

4213.51

25.0%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2124.7

46232.54

4.6%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493

6.9万

2%

——推进广东产业发展优势与海南政策优势的叠加。以农业为例。2022年,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21:1,与广东2021年水平(4.43:1)存在较大差距。初步估计,若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广东2021年水平,将新增50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值。

表: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测算

 

2022年

若达到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

若达到2021年广东水平

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0.21:1

2.4:1

4.43:1

农产品加工产值预测(亿元)

263

3009

5554

海南新增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

-

2746

5291

——推进广东创新优势与海南资源优势的叠加融合。以海洋经济为例。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近1.9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14%。与之相较,2023年海南海洋经济规模(2540亿元)仅为广东的13.4%,单位海岸线海洋经济密度(1.3亿元/公里)仅为广东(4.6亿元/公里)的28.3%。若实现广东创新优势与海南海洋资源优势叠加,使海南单位海岸线海洋经济密度提高到广东的50%左右,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将接近5000亿元。

专栏:广东、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表述

1.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表述

在2024年2月18日召开的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2023年6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2.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表述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调研深海养殖时表示,要推动全省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再造一个“海南经济”。

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100亿元,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加快迈向海洋强省。

2024年2月7日,在省政府专题会议上,刘小明省长表示“如果到2035年我省海洋经济规模才达到7500亿元,那说明我们经济发展速度很慢。”

(2)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广东的产业联动发展。

——服务国内大市场,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依托东盟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优势,支持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国际转口贸易、进口原料加工和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设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广东并向全国分销。

二是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合作建立面向东盟的农产品采购中心、保鲜基地、保税基地。

三是合作设立南繁种业育种技术转化平台、试验基地。

四是促进热带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共同打造区域性、全球性热带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

——服务南海资源开发,合作发展海洋产业。以“广东技术+海南资源”、“广东研发+海南应用”,合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与服务体系。

一是吸引广东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及矿产、海洋药物等领域的研发机构在海南设立安装、测试、推广中心。例如,依托海南全岛与周边海域及南海海上风能资源,与粤西沿海经济带合作开发海上风能资源。

二是共建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合作打造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维护保养产业链。

三是以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得的境界,共建海洋牧场。

——面向东盟,合作发展数字经济。

一是探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合作建立数字贸易试验区,吸引广东数字贸易与电商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海外仓性质的保税仓储基地。

二是吸引企业以海南为总部开展同东南亚国家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项下的自由贸易。

三是合作开展跨境数据流动、数据本地化、消费者保护等敏感领域的压力测试,并逐步建立面向东盟的数据交易场所。

——合作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发挥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九条”等政策优势,聚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生物安全、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研发合作。

二是吸引珠三角相关企业重点围绕特色中药开发、高端仿制药生产、高端化学药、海洋生物药等的新药创制等部分产业链环节布局在海南,并争取将其纳入特许药械使用范围。

三是合作组建海洋生物资源库,搭建南海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孵化—社会产业化”运行体系。

四是瞄准国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积极搭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

3.加快建设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1)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促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程。

(2)加快建设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两地双园”为重要平台,尽快打通琼州海峡两岸经济联通的堵点,实现广东海南间资源要素联结、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突破。

(3)明确示范区功能定位。

——琼州海峡市场连接的重要门户。放大地缘优势,围绕打造琼州海峡半小时经济圈建设临港经济区,并在拓展内地与东盟市场腹地中提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琼州海峡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引领区。把握琼粤发展所需,形成梯度衔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上下游协同的跨区域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

——琼州海峡物资运输的集散枢纽。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所需,徐闻所能”,在徐闻片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物质供给保障基地,提供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和蔬菜、粮油、禽畜供应及大型冷链等生产生活物资供给保障。

——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导产业发展的后援基地。利用徐闻片区土地资源优势,围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导产业作配套,按照“海南总部+徐闻基地、海南前端+徐闻后台、海南研发+徐闻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产业链或产业链重要环节,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和文旅产业等,打造成为琼州海峡经济带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拓展主导产业发展的后援基地。

(4)推动实现“两地双园”的规划衔接、产业协同。

——统一规划。组建两省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规划设计专班,按着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的要求,规划设计两地双园各自承载的产业链环节、重点项目、土地布局、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等。

——统一建设。由两省组建特别投资开发公司、园区建设投资基金,鼓励央企参与,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共同推动园区开发建设,确保两地双园进度一致。

——统一运营。组建统一运营主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园中园”形式开展双向飞地建设。同时,支持港澳发挥资金、智力等优势,参与园区招商引资、规划设计。

三、务实推进双港合作

1.海南“两个总部基地”与香港“两个转型”

(1)香港“两个转型”。

——向东盟市场的转型。在大国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香港需要抓住RCEP全面生效实施的重大机遇,更加关注东盟市场,在强化与东盟间联系的质量和广度过程中,保持并增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向内地转型,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深程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既是中央对香港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香港发展动能、实现新飞跃的最大条件。

(2)双港合作蕴藏巨大发展空间。以土地为例。海南拥有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但2022年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仅为香港的0.87%。若海南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香港的5%,将释放数万亿元的资本需求。

表:2022年海南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单位:亿元/平方公里;%)

 

海南

广东

台湾

香港

新加坡

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的GDP

0.19

0.72

1.42

21.95

42.81

海南相当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

26.4

13.4

0.87

0.44

数据来源:根据各地区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整理.

(3)实现双港优势互补。以产业为例。

——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琼港互补性更加明显。截至2021年底,全球100家规模最大的银行中,78家在香港设行,且具有全类别金融服务;由约120间航空公司连接全球超过150个航点;法庭裁决水平位列全球第三,且是全球5大首选仲裁地。

——海南所需正是香港所长。2021年,海南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有1936家,其中来源于香港的占43.8%,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5.2亿美元,其中港资占比77.2%。以免税购物为例。若琼港能够联手共建免税供应链,将有可能促进海南年免税消费额由目前的600亿元左右上升至1600亿元左右,成为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

2.以金融为重点推进双港合作的重要突破

(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掣肘。

——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是总部企业的核心诉求。从海南情况看,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例如,2022年,海南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4%,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与北京(19.7%)、上海(19.3%)、广东(9.1%)等地差距更大。

——双港金融合作的政策破题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要素。从实际看,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市场开放度低、市场小、服务体系缺失,成为吸引集聚优质要素的突出掣肘。例如,由于缺乏自由便利的金融开放政策与金融服务支撑,目前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其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业务大多都不在海南。

(2)双港合作共建国际化金融市场。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资、外资银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分支机构。

——尽快出台政策,支持在港央企、在港金融服务机构与海南合作建立服务国内和东盟企业的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国际交易场所,并通过委托符合条件的香港金融机构管理运营等方式,全面引入香港交易标准。

——聚焦跨境财富管理和跨境资金运营,共推国际财资中心建设。

(3)稳步推动双港金融市场对接。

——探索“海南承接+香港服务”模式。选择海南自由贸易港优质总部企业,支持其与香港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允许在港金融机构以商业存在、跨境交付等方式为合作企业直接提供与香港相同的国际金融服务业务,实现企业项下的金融服务直通,并探索合作协议框架下的跨境金融服务直接提供模式。

——建立双港金融管理规则差异化豁免机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经备案后直接在两地开展相关金融业务。明显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对香港金融人才的单向认可范围,支持香港金融人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加便利地开展业务。

3.以双港合作务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1)扩大对香港的专业服务业开放。

——支持香港律师事务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代表机构,开展非诉讼业务;扩大香港律师事务所驻海南代表机构业务经营范围,逐步实现由非诉讼领域向民商事诉讼领域拓展;允许在港律师事务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分支机构,专司涉港、涉外法律服务;吸引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其按照香港惯例和做法对国际商事纠纷案件开展仲裁服务。

——合作建立“双港”司法服务联盟,开展对“走出去”企业的涉外法律、合规等服务,等。

(2)建立双港跨境专业服务贸易制度。制定实施精简的《双港跨境专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鼓励支持海南企业通过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方式使用香港专业服务。

(3)实现双港专业服务业领域制度对接。

——赋予港资外资企业适用法律自主选择权。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条例》;允许港资、外资企业在商事领域自主选择法律适用。

——促进“双港”金融与专业服务业规则对接。允许具备国际执业资格的在港金融师、会计师、审计师等,经海南主管部门备案后,直接为海南非居民企业提供记账报税、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会计服务。

结语:历史发展的最后重大机遇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1.抓住历史机遇,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1)有条件成为我国加入CPTPP的压力测试区。

(2)有条件成为我国向东盟单边开放的先行区。

(3)有条件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

2.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要有大格局、大胸怀

(1)要有大格局。

(2)要有大胸怀。

(3)要善于学习。

3.政策全面落地,要打破惰性,主动有为

几个例子:

(1)免税政策。

以红酒为例:

——2023年9月,我在东北与朋友喝奔富407,一瓶是600元,是原装酒。朋友告诉我,是从京东平台买的。

——2023年8月底,我去香港吃饭,买了2瓶奔富,只花了150港币。

(2)医疗健康政策。

——2022年,博鳌乐城医疗机构吸引海外就医回流14.1万人次。

——2019年,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量236.6万人次(三甲医院年均门诊量在182万—438万左右)。

(3)国际教育政策。

——几年来,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师生到2023年9月份的总人数为1970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在校生万余人,未来几年将达到2.5万人左右。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