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育苗正当时。2月10日,走进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内东乡龙河村十组育苗工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育苗大棚排列整齐、一块块标识牌迎风矗立、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漂浮在水中,育苗人员正忙着查看出苗情况、调节温湿度、添水加肥等工作,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集中育苗、集中管理”
“施肥时要先将育苗肥用桶(盆)溶解在水中,从多点注入池中,并搅拌均匀,不然烟苗长出来不整齐……”内东烟站站长张天军一边查看出苗情况一边叮嘱育苗专业户。
“知道了,张站长,我们年年育苗,你咋还不放心?”育苗户高金华打趣说。
“正因为年年都在干,才容易马虎大意。今年培育‘理想株型’烟叶,就是要从源头抓好专业化育苗,向品种要油分,向育苗要质量。我不盯紧点,要是苗子真出了问题,拿什么给烟农移栽?你是烟农公推公选出来的‘老把式’,一定要带好头!”张天军郑重地提醒。
俗话说,“苗好一半收”。为培育适龄、优质壮苗,会理市局(分公司)聚焦“优育苗”策略,立足于早,按照苗龄和最佳移栽期倒推育苗时间,“一站一方案”分批播种、梯度育苗;突出于高,着力高标准建设育苗点、高规格建池搭棚、高效率组织育苗物资;注重于严,实行“集中育苗、集中管理”,通过严格选拔育苗户、严格品种管控、严格卫生操作、严格落实技术,确保“根正”“苗壮”“油分足”。
技术员指导专业化育苗队员使用多功能播种器开展育苗播种工作
为保证育苗进度,会理市局(分公司)引进轻便播种机和多功能播种机,确保机器装盘效率更高、播种更均匀。同时,融入管理、技术、操作“三大标准”,因地制宜制订《烟叶育苗极端气候生产应对预案》,重点对低温冷害、热害、盐害、藻害、雹灾等进行提前防范。
今年,会理市局(分公司)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专业化育苗场点235个,计划培育壮苗164.96万余盘,可满足24.12万亩大田移栽需要。
烟叶产业是会理市烟农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支柱产业。“去年,全市烟叶生产人努力、天帮忙,不仅质量迈上新台阶,烟农收入更是突破了10亿元大关。”市局(分公司)副经理陈汉发介绍。
严格按技术标准开展育苗播种
“为确保育苗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从烟叶收购结束后,就深入烟农家中宣传烟叶生产政策,为烟农算清收益账,凝聚‘育良种、种好烟、收好烟’的共识;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全市170名网格技术员开展技术培训,组建3个技术服务小组下沉田间地头,巡回指导到户、到棚、到人,督促育苗专业户规范育苗流程标准化作业,环环相扣抓好‘优育苗’措施落实到位。”陈汉发介绍,下一步,会理市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各种烟乡镇成立专项工作督导组,对全市烟叶育苗工作开展督查,指导育苗专业户做好苗棚水肥、温湿度管理等重点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忙着育苗,虽然很辛苦,但看着播下的这些‘金种子’,感觉很值。”会理市太平镇太平社区15组专业化育苗队员李林顺说。
“以前我在外打了几年工,始终觉得不是长久之计。最近几年,我通过种烟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我要按照烟草公司要求,继续把各种技术和措施落实好,争取把我家的烟叶质量提上去。”谈起新一年的烟叶种植,李林顺信心满怀。(供稿人:会理市烟草专卖局 郭万辉、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