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题:“低空经济”发展一年间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张晓洁、王帆
打个“飞的”到机场、乘坐“空中出租车”跨长江、在长城边喝一杯无人机送来的咖啡……低空经济不断上“新”,逐渐走进人们生活。
2024年,“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年来,政策端、产业端同频共振,全国多地积极行动,发展低空经济的新赛道日渐开阔。
有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千米之下,正机遇无限。
低空“起飞”,城市竞速迎“风”而上
1月27日,来自安徽的吴女士带着孩子,在上海浦东的星野直升机飞行基地,搭乘直升机,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绚烂烟花尽收眼底。酷炫的体验让吴女士直呼:“太激动了,从没有过这样的视角!”
这是低空经济火热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至今,“低空经济”快速走进大众视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分别在机场建设、城市数字化等领域推出相关举措。
1月18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龙翔低空飞行营地,飞行员进行固定翼编队飞行表演。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多地争相布局,加快探索天空的“边界”:
不久前,吉林省长白山脚下,天空之城飞行基地迎来首批游客。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天空之城飞行体验公司董事长廉宁说,目前已推出3条特色飞行航线,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游玩体验。
“中移凌云”低空运营平台各类数据实时刷新,武汉、十堰等地的低空飞行物航行状态一目了然,加快构建低空智能“信息网”,让湖北低空产业“蓄势而飞”。
从浙江常态化低空载人航线首航试飞,到海南首次无人机配送离岛免税品,一年来,“天空之城”的梦想不断走近。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约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不久前的地方两会上,“低空经济”再度成为高频词,“向天空要生产力”的路径更加明晰。
2024年2月27日,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完成首次跨城跨海演示飞行。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2吨级货运航空器已获颁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峰飞航空品牌总监钟瑞花很感慨:“来自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支持,极大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一年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认知廓清了,行业发展更趋理性了。”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军说,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从技术路线到商业模式得到进一步梳理论证,新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技术向“新”,产业发展走深走实
新春假期刚过,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已开工。这里制造的石墨烯航空电池将用于混合动力无人机,相比传统电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上。
风口之上,资源要素进一步向低空经济领域聚集,创新正多点开花。
电池,低空飞行器实现长距离、安全稳定飞行的关键。
“我们解决了电控、电机和操控等飞艇电动化技术关键难点,为飞艇应用高能量密度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向着更环保、舒适、易操控发展奠定基础。”“祥云”AS700载人飞艇设计总师周雷说。
亿航智能完成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宁德时代战略投资峰飞航空,通过合作提升电池性能……向着长续航、轻量化方向,电池领域研发提速。
航空器,整个低空产业链的“枢纽”。
初春,北京延庆。无人机试验场上,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阳正示意飞手操控无人直升机。
清航装备创新性提出交叉双旋翼方向,并在去年珠海航展上首发JZ-120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将有效载重升至600公斤。李京阳说,企业正聚焦智能化无人化方向,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从沃飞长空推出AE200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制的RX4E锐翔四座电动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一年来,技术、产品上“新”,让人们看到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图为RX4E锐翔四座电动飞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杨凤田院士团队供图)
从先进的飞控系统、高精度传感器,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我国加快推动5G-A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探索建立通感一体的低空经济网络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底座”。
“我们近期做了个调研,无论是eVTOL还是无人机,和新能源车产业链重叠度达到75%,低空经济既是新赛道,又对很多产业起到延链作用。”张学军说。
“我国主要的信息通信企业以及动力电池、电机等企业都参与了低空经济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低空经济与优势产业有效结合,锻造了长板,拓展了增长极。
万亿产业,如何飞“稳”又飞“好”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飞”向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做好应用牵引很重要。当前,北京、上海、常州等15个城市已宣布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100个示范项目。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物流配送、空中游览,应用场景探索加快。
1月21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的工作人员从刚降落的无人机上取下“标本转运箱”。当日,河北省沧州市无人机低空配送血液专线开通。新华社发(傅新春摄)
张学军认为,从目前看,能够快速实现大规模商业运营的是低空物流,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场景的支撑很关键。他建议,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应用落地,并在试点基础上加快场景深化拓展。
关键技术、产品性能、配套设施同样决定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低空经济关键环节存在短板制约。譬如,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精准感知等技术尚待突破,飞行控制等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和新能源汽车不同,飞行器在空中难以通过简单增加电池方式提高续航能力,突破新的电池技术迫在眉睫。此外,也要培养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安全需要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护航。吉林省无人机产业协会会长王树武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建设和标准引领,形成从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到低空运行服务、空域管理等整体规划。
“培育新产业是场长跑。”张学军说,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资本、政府部门有耐心,也要给产业界、科研人员更多时间,深耕技术、做强产业链、完善体系,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