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发布第19批6项制度创新案例

来源:新华社
2025-02-20 08:52:34
分享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2月19日在海口举行,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试验点”到“试验田”等6项案例入选这批案例。

这是2月19日拍摄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试验点”到“试验田”。这是海南自贸港加紧推进核心政策落地的典型。该案例率先在洋浦保税港区实行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通过创新配套政策机制、监管系统平台和企业服务模式,将政策从洋浦保税港区逐步扩大到海南岛全岛实施,审核权限由国家部委下放海南省。截至目前,全省获得加工增值试点企业达113家,内销货值达70.5亿元。内销货物从粮油产品拓展到药品、医疗器械、肉制品、新材料等多种类型,有力促进海南先进制造业发展。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依托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试行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构建种用植物引进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企业使用非财政资金开展科研活动办理特许审批引种的堵点难点,推动全国企业特许审批引种首单业务落地,促进海南种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在海口综保区试点“电子标签”通关、“先入区后报关”、“免保衔接”等系列创新举措,在进口、通关入区、配送流转等环节对离岛免税品开展监管服务创新,有力提升免税品监管效能、免税品销售便利化和消费者购物体验,助推免税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底,海南已为进口化妆品企业办理110种离岛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

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综合型服务。通过建立边检诚信管理机制,推行“重大活动+特色产业+X”边检定制化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联合查验通关流程,构建以科技赋能的高效监管体系,有力保障移民管理服务和海上多元形态产业便利通关,服务海南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系列创新举措取得良好实践成效,如出入境船舶边检通关时间减少20%,出入境船员换班手续时间减少30%。

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全覆盖。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办事效率低、政策兑现不便利等问题,搭建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码),创新构建政策智能匹配兑现、企业服务专员对接、智慧监管服务、信用审批修复等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关注的审批、融资、征信、监管等领域实现“亮码办事”,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外资企业登记“五位一体”改革。率先在全国推行港澳非自然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简化版公证文书,推动部分外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登记材料、事项和流程,实施外国企业直接登记制度,构建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三个一件事”+“免申即享”服务链,为外资企业在海南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据了解,这批案例通过优化制度供给和集成创新,不断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提升封关运作监管服务能力,让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口岸通关更加高效便利,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是海南自贸港加快封关运作的生动写照。(记者吴茂辉)

这是2月19日拍摄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