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装备让“流动的中国”畅行无阻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5-02-18 13:05:17
分享

2025年春运,数以亿计的人们穿梭于祖国大地,走在回乡、返岗的旅途上。在这场宏大的迁徙背后,一系列高科技的铁路装备让“流动的中国”畅行无阻。

水下机器人:

“高清智检”海底桥梁

铁路桥梁在春运期间承载着巨大的运输压力,需要定期检修。陆上桥梁有专人看护,那海底部分该怎么办?

以往,检测人员需要背着氧气瓶下潜,头戴探照灯一点一点地勘探水下桩基的状况,需要半天左右。而水下机器人的出现代替了人工作业,时间缩短到1个小时。

在“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的福建平潭海域,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就迎来了这个“外援”。2月8日,桥上,列车往来穿梭,桥下,一台银白色带着萌萌大眼灯、伸着螺旋桨小脚的机器人漂浮在水面上。

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工区工长蒋明亮紧盯着监视屏,拨动操作手柄,机器人“一猛子”扎到水下,大桥水下墩体情况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蒋明亮介绍,该机器人全称为“桥梁智能检测应用水下机器人”,重11千克,具备自动定向、自动定深、自动平衡等功能,适用于水下观察和检查作业,最大工作水深可达200米,完全满足跨海大桥水下构件及海床的检测需求。

在水下,机器人借助6个高动力推进器持续下潜,其搭载的可旋转180度彩色摄像机和可变强度LED光源,使得机器人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也能作业。

接近桩基时,水下机器人的动作变得缓慢,附着藤壶、海藻等生物的桩基画面尽收眼底。随后,它开始绕着桩基旋转,对外部初步扫描。“该部分桩基表面完好,无明显的裂缝和破损。”蒋明亮做好情况记录。紧接着,机器人将身上搭载的传感器贴近桩基表面,开始检测混凝土强度。

检测过程中,凭借着特制的机械臂和多波束声呐,机器人与桩基进行多次精准对接。它用机械臂抓住桩基上的固定点,将检测探头深入到桩基的细微缝隙中,裂缝深度和宽度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操作台。

经过2个多小时的作业,水下机器人顺利完成了主塔桥墩桩基的检测任务,缓缓浮出水面。作业人员将其收回船上,迫不及待地查看检测数据。“机器人的活儿干完了,接下来我们要回放录像、检查病害。”蒋明亮说。

傍晚,蒋明亮和工友们完成了当天的检修作业,乘船返航。

航空遥感筛查:

“隔空透视”地质灾害隐患

海广、山多,山海在福建相拥。在水下机器人勘探海底的同时,大山深处的航空遥感也在“巡视”山体,为穿山而过的铁路保驾护航。

峰福铁路是福建省铁路出省的重要通道之一,穿过武夷山脉。铁路沿线深堑众多,危石广布,每一块都可能危及客运安全。

今年春运,管辖该区域的南平工务段引入了“地质灾害隐患航空遥感筛查”技术,通过无人机航拍采集基础数据,利用电脑建模模拟山体,再后期去除山体植被,这样一来,一些藏在树丛里的危石将“无处遁形”。

“注意飞行高度,把周围山峦都纳入视野中。”2月8日,南平工务段路桥检查工区工长刘秀泉和工友们带着无人机对峰福铁路沿线山体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无人机在空中不断变换着角度,进行全方位拍摄。刘秀泉盯控着拍摄位置,脑海里盘算着影像的覆盖区域是否完全:东南方向的崖壁、东北方向的山脊……

数据采集完成后,刘秀泉和工友们启动危石分析系统。随着软件的运行,山体植被渐渐消除,露出了“真面目”。刘秀泉仔细地观察着屏幕,提醒工友将发现的危石编号记录,纳入病害风险库,预备制定详细的后期整治方案。随后,他将影像导入全景照片平台。

“不少危石在前倾、坍塌之前往往都掩埋在土壤之中,直到受到风化或雨水侵蚀才逐渐破碎直至坍塌。”刘秀泉说,获得全景图像后,他们会与上一次检查的全景图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有新增危石。

“从最开始的满山跑,到现在利用智能技术开展‘陆空’一体化隐患排查,即使位于深山,守护也在与时俱进。”刘秀泉说。

智能激光炮:

“靶向清除”接触网异物

“找准焦距,功率调整到15%,开始切割。”2月1日,福厦高铁厦门北客整所内,厦门供电段“激光炮操作队”队长吕新波指挥着队员们操作“智能激光炮”。话音刚落,一道强光闪过,悬挂在供电杆上的儿童气球化为灰烬,一处隐患得以排除。

这款“智能激光炮”学名为激光异物清除仪,外形酷似火炮。其工作原理是将特定功率和波段的激光射向非金属材质的异物,穿过金属材质的电力线路,被击中的位置迅速升温熔化,悬挂在接触网上的轻飘物即可清除。

接触网是高铁的动力来源。春节前后,福建地区民俗活动广泛开展,孔明灯、气球等轻飘物极易悬挂接触网,造成短路跳闸、动车晚点。为此,厦门供电段引进“激光炮”并成立专人专班,提升接触网应急作业效率。

据介绍,相较于封锁区间、人工登高的传统处理悬挂异物方式,使用“激光炮”无需申请临时“天窗”,不影响旅客列车正常运行,它随安随拆、操作简便的特点使作业时间节省2至3天,显著提升效率。且“激光炮”的最大有效作业距离可达200米,在山地地区用于切除侵入铁道的树枝,也能取得良好成效。

“山地崎岖杂草丛生,轨道作业车无法进入。在没有‘激光炮’加持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爬树、人工修剪,至少需要停一天的电去作业。”吕新波说。

在高崎铁路厦门段沿线,吕新波与工友调整好设备参数,轻点屏幕,电弧即刻按照预设轨迹精准切割。经过激光的持续灼烧,一根直径近5厘米、有可能造成隐患的树枝随即落下。

“如果树枝侵入接触网,其本身会产生导电现象,砍伐时便会有危险。现在我们‘冷兵器换炮’,作业的安全系数也增加不少。”吕新波将击落的树枝收入袋中,仔细检查无其他潜在隐患后,收拾好工具前往下一个作业点。(记者 周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