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生长在全球化、开放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在心理与情感的需求与满足上更加开放、自主、自信、多样。与此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境。
27年前,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杨国强先生做出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以下简称“仲明”),至今改变了逾万名学子的命运。如今,这个决定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约定,11月30日-12月1日,2024年仲明助学金颁发仪式暨创新发展交流会如约而至。
作为基金会“教育树人”初心的起点,仲明也一直在求新、求变,回应新时代、新青年的新需求。
2024年仲明助学金颁发仪式暨创新发展交流会
新需求:应对青少年“心”困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2022年18-24岁青年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显著高于其他成人年龄组,焦虑风险检出率的年龄差异也呈现类似趋势。青少年精神压力是全社会普遍的关切。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强公益基金会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静主持仲明创新发展研讨会
12月1日,仲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清远举办。国强公益基金会邀请了羊城晚报原总经理、仲明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李萍教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彭凯平,深圳恒晖基金会创始人、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陈行甲,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周末公益基金执行主任史谅,公益时报新闻部主任张明敏及各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仲明助学金项目未来的创新发展,为保障大学生阳光成长建言献策。
“这是一种扶困,也是雪中送炭,让迷茫的孩子们拥有更高的能量和精神的富裕。”陈心宇女士表示,“仲明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关注正是切中了时代的需求。”
陈心宇女士在研讨会上分享
作为青年最为集中的场所,高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化解。李萍教授认为,“我们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和平台,才能搭建更加稳固、长远、及时应对时代变化的处理机制。”
李萍教授在研讨会上分享
国强公益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陈翀希望将仲明打造为长期的、有影响力的项目,“仲明是基金会公益的起点和初心,我们希望它能够贯穿始终。”
陈翀理事长总结发言
研讨会上,彭凯平教授、陈行甲先生、李萍教授、张明敏先生等代表受邀作为“青少年公益导师”,希望把公益的种子带到学子们的心中,让他们从小践行“对人好、对社会好”的理念。
而仲明的创新探索并不是刚刚开始。早在2012年,仲明管委会成员们就意识到,随着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思维上的贫困”与当年的物质匮乏相比,才是学子们更大的障碍。于是,仲明开始由单一化资助转变为多元化育人模式,除持续发放助学金外,还提供素质拓展、导师讲堂、公益服务等多种赋能支持。
2024年,即将30岁的仲明迎来第三次创新探索,从经济资助到素质培养,再到如今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公益行动回应社会新需求。
仲明创新发展研讨会
新范式:提升大学生免“抑”力
彭凯平教授是把积极心理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事实上,在本世纪初,他经历了研究方向上的转向——从回国前的“没觉得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特殊的,我觉得让人开心不算特别有专业性的一个工作,也谈不上富有智慧”,到成为“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他的转向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彭凯平教授的课题组进行了多项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出现明显“漂、浮、孤、忙、怨、苦、茫”的心理现状。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实验发现,往往用不复杂的干预方法,就能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很多人有个误解,以为人心的改变需要瞬间顿悟,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很多伟大的改变是从细节开始,从习惯开始,从具体的行为塑造开始。”彭凯平教授在颁发仪式上为新一届仲明学子分享了学会情绪调节的“八正法”,即“平稳呼吸、闻香、抚摸身体、抬头挺胸、运动行动利他、倾诉写作、感恩、自我慈悲”。
彭凯平教授分享《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大量研究表明,抗逆力(也称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动态的、多维的心理资本,可有效调节消极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增强个体的心理适应力,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而积极心理学所建议的一系列实践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体的抗逆力和适应力。
在2024年仲明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彭凯平教授被聘为“仲明荣誉顾问”,社会力量联手顶尖专家,探索将“积极心理学-抗逆力”培养纳入仲明助学项目,开发创新性、先进性、引领性课程和工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心理抗逆力。
陈行甲先生也对此表示期待和认可,“社、校、家、医各个部门应该联动起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全社会多元协同来解决问题。”
陈行甲先生分享《爱与成长,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新接力:爱与公益“新”火相传
广东省10个城市,22所高校,这是98级仲明学子、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张富建毕业20年多后,回馈社会走过的慈善历程。
1997年,有许多学生因为经济困难面临辍学,杨国强先生捐资设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用于支持他们继续学业。“捐资人是匿名捐赠的,在那个年代,捐资100万助学是很难得的事情,更何况是不留名。”张富建说,“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2001年,张富建在广州机电学院当老师的月收入才1300元,尽管助学金并不是必须还的贷款,但他依然坚持回捐。2004年,他还自掏腰包,创立了“仲明助学网”,作为仲明学子回捐和交流的平台。
仲明学子张富建为新一代仲明人分享
从“仲明助学网”到“仲明志愿服务队”再到“广东省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实行专业运作,由“仲明助学金”设立延伸出的公益机构和项目逐步探索出一条自我突破、自我革新、自我创新的新时代公益慈善发展之路。
27年来,“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一直是助学金设立的宗旨,每位受助者自愿在接受助学金的同时,签署一份《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要将受助的款项回捐,用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困难学子。这是仲明助学金首创的价值传承模式。
助学、行医、赴藏支教、深入乡村、设立公益基金……经过多年的坚持践行,《道义契约》机制已日渐成效,仲明学子中约1800人次回捐助学金,超500万元,并通过设立各类奖助学金、科研基金、公益筹款等超千万元。同时,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23所高校均成立了仲明志愿服务队,带领3000多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近10万小时,直接受益超5.6万人次。
为了感谢陈心宇女士、李萍教授、杨从容女士在其中的贡献,陈翀理事长为他们授予了“仲明卓越贡献奖”。同时,羊城晚报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陈心宇女士,李萍教授,杨从容女士一起为15名“仲明爱心公益大使”颁奖。
“仲明卓越贡献奖”颁奖仪式
“仲明爱心大使”颁奖仪式
今年,500多位来自广东省内23所高校的新生代表在仲明助学金颁发仪式现场签署了《道义契约》,加入了仲明学子的行列。
2024届仲明学子代表签署《道义契约》
从一个人,到1.3万名学子,再到他们带动的点点星光,仲明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爱心接力行动。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接续有力、勇于创新的公益新样本。
已经走过27年的它和他们,未来还将走得更远。(资讯)
[ 编辑: 张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