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源自电影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构建技术,为建筑赋予了动态的表现力—它记录并展现了人类日常生活的轨迹与矛盾。电影依赖剧本和蒙太奇传递体验,而建筑通过空间设计将用户体验转化为叙事序列。建筑师通过对空间元素的精巧组合,构建出连贯的故事线,激发情感共鸣,使得体验建筑的过程成为一系列意义深远的事件,空间与叙事在这种互动中共同成长。
这一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师杜洋(
Daria Yang Du
)的作品中。作为一名洛杉矶的建筑师,她曾在
BIG
、
Rios
、
Gensler
、
MAD
和
Woods Bagot
等全球知名事务所工作,擅长多元化的项目类型,涵盖酒店、教育、体育、住宅以及室内设计等领域。她以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叙事为核心方法,形成了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并屡获国际殊荣,包括2024年Muse设计奖铂金奖、伦敦设计奖银奖、纽约建筑设计金奖和年度设计大奖等。不仅如此,她还在国际建筑竞赛中表现出色。她的作品先后入围
TerraViva
灯塔酒店竞赛和
Young Architects
朝圣天堂竞赛,并在
TheARK
国际边界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三名。
在杜洋的研究与实践中,建筑叙事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形式叙事(Transformation Narrative)、空间叙事(Spatial Narrative)和事件叙事(Event Narrative)。她通过空间叙事探索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将文化多样性、历史与自然背景融入建筑设计,通过形式与空间的巧妙结合,使建筑成为触动情感的故事载体。
“
建筑不仅仅是空间和形态的堆叠,它是事件、行为与体验的集合。
”
杜洋在采访中表示,“通过空间叙事,我们能够在设计中创造出令人难忘的体验序列,为建筑注入深刻的情感与社会意义。”
她参与的旧金山湾区码头改造项目便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在该项目中,杜洋及其团队运用了点、线、面及可移动点的解构主义手法,探索城市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未来发展模式。团队通过蒙太奇图像技术重构历史场景,并结合3D打印和渲染技术,以地景建筑描绘了一个关于城市未来的叙事蓝图。这种结合历史、文化与未来想象的设计方法,已成为杜洋独特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手法也运用于上海苏州河南北两岸的灰色空间改造,将被忽视的城市空间串联起来,打破河流的分隔效应,形成新的都市发展脉络。
图:空间叙事故事线
-
旧金山湾区码头改造
图:
TerraViva
灯塔酒店
方案设计
杜洋对设计的未来充满期待。她认为,随着技术、生态与社会的不断变革,建筑叙事将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进入多媒介、多维度的互动领域。她提到,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与人的感官和体验共鸣。无论是材料实验、空间氛围的营造,还是叙事内容的传递,所有设计都需要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比如,在与康奈尔时尚组织(CFC)的合作中,她通过多感官体验技术、灵活装配装置、互动卡片与虚拟端设计,成功优化了时尚大秀的协作体验。此外,她还尝试利用虚幻引擎模拟城市交通场景,以及通过3D扫描和AI技术辅助现实场景渲染,以更加电影化的叙事方式深入理解空间体验。
图:
实景3d扫描技术
作为一位拥有全球视野的中国设计师,杜洋通过作品展现了她对建筑的深厚热情,同时不断探索为当代建筑赋予更多可能性。她表示:“设计是讲述故事的一种方式,而每一个建筑故事的核心,始终围绕着人。”(文/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