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沙河护林夫妇:恪守尽责 林海为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19 14:54:11
分享

春节假期,仍有一家人在贵州道真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仙女洞管理站坚守岗位。敬业的护林员夫妇赵德令和盛明芬监管着近7000亩的保护区,守护着野生动植物的安全。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4年,总面积26,990公顷,是以保护中国特有银杉、黑叶猴等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50岁的赵德令在保护区担任护林员,妻子盛明芬也于2020年加入护林工作。管理站位于遵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内,沿着蜿蜒的坡路则抵达夫妻俩所驻的森林防火检查站。这里是进入保护区的关键入口,需要全年全天候监视。赵德令负责的日常巡护任务要趟过13道河湾,夫妻二人也会交替进行。盛明芳还负责看守卡口,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他们的日常工作包括记录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生长生活动态;处理上游冲下来的白色垃圾;清理区域内界碑、告示牌、红外相机设备处的杂草;定期更换红外相机内存卡完成数据回收采集。排除天气影响,完成一次往返巡逻需要三个多小时,冬春之间,河水寒意袭人,赵德令对如此年复一年的工作说道:“习惯了就好!”

虽然保护区内进入的路并没开发,但依旧拦不住爱好探险的徒步者们。该地靠近重庆,夏天有很多游客到此避暑。有一道铁门不能完全拦住河岸,所以在非汛期可以沿着浅水河床深入核心保护区,故夫妇俩从早到晚一刻也不能放松。有些游人被告知这是核心保护区且禁止进入时会离开,但也有少数人不听劝阻。他们必须向管理站报告所有非法侵入的情况,并确保这些人被安全护送出去。有些人还会走山路进来钓鱼或徒步,这就是为什么巡逻一刻也不能中断。此类情况一经发现,必须劝退,不仅是为了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

这样的日子大多时候是孤单的,检查站虽然有网络,但保护区核心区与世隔绝。每日巡逻中,他们永远不可预测会遇到何种野生动物,是否会危及生命。然而,不少趣事也会为护林生活增添色彩。赵德令说,每日观察沿途的变化便可以轻松打发时间。例如,灌木林塌了一块,就是野猪活动的痕迹,它们有在这里觅食过。冬天,护林队伍会定期给猕猴喂食,听见敲碗声,猕猴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涌来。如果忘记按时喂食,它们便会像小孩儿一样淘气地摇晃树枝。为此,盛明芬还准备了猕猴爱吃的花生、玉米、核桃等食物,还细心地把核桃敲碎方便它们进食。

2003年,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启动人工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赵德令的父亲赵进见立即发动大批附近的村民参与,仅用一年时间,保护区便完成了1.5万亩人工林种植,为森林覆盖率的快速提升打下基础。2005年,赵德令从父亲手中接过护林的接力棒,担起守卫保护区的重任。

如今,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有了大幅提高,从2002年的61.79%提升至2024年的84.67%,保护区内现有黑叶猴27群166只。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野生猕猴种群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目前已有1200多只猕猴分布在保护区内。这背后都离不开护林员的辛勤工作和坚定不移的奉献精神。

赵德令夫妻俩十几岁相识,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四川工作,小女儿在县城念高中。春节期间,孩子们都回到检查站与家人团聚。在盛明芬看来,检查站虽然相对简陋,不如村里自家房子住宿条件好,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记者 杨军 屠佳宜 编译 罗思扬)

原文见2月18日中国日报旗舰版17版、香港版17版、国际版15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2/18/WS67b3b54fa310c240449d5bb5.html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