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鸿、张庆杰)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发展,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3%,占全国1/4。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汽车智能网联等产业也在不断创新突破。广州税务部门落实落细各项税惠政策,持续优化办税缴费服务,助力新能源汽车链条企业提信心、破难题、增活力,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照片中广州朗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电池检测
传统油车“劲旅”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凭借绿色低碳智能等优势,深受消费者青睐。作为具有20多年历史的日系汽车老品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日产”),也在新能源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谋划转型之路。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新能源架构下的首款纯电汽车正式亮相。
“我们致力推动日产智行在中国全面落地,从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互联三大领域逐步导入领先技术及产品,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东风日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以自研整车新能源平台及“中央控制+区域集成”整车SOA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将功能服务进行灵活组合,推出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多样车型。
核心技术“跟得住”,销售才能“上得去”。2024年,东风日产迎来了产销1600万辆整车的里程碑时刻。“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火热,再加上国家对车辆购置税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的再次延续和优化,形成了‘1+1>2’的效果,对车企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大利好。”东风日产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
从汽车生产到销售,税务部门一路相伴。为更好发挥税惠支持和服务支撑作用,赋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发展,广州税务部门在办税提醒、风险提示、申报辅导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一对一”辅导落实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用税收“减法”换取新动能“加法”,助力企业“智”造行稳致远。
汽车零部件“小巨人”企业领跑世界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石,支撑着全球数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驶入了汽车智能网联的“快车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供应商,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瑞利”)具备完善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在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导航、多媒体及远程控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马瑞利以广州研发中心为据点,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两大环节持续发力,通过智能车灯技术、智能座舱等,打造“车路云一体化”中的“聪明的车”。以智能车灯技术为例,马瑞利创新推出了集成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远红外摄像头以及未来可用的可见光无线通信的传感器在车灯内的Smart Corner智能车灯技术,打破传统车灯照明单一的限制,赋予新能源汽车更多交互的定义,助力新能源汽车更智能、更有个性。
“为了练好‘内功’,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已超过3亿元。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政策,为我们不断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底气。”马瑞利财务负责人朱华栋表示。
为助力马瑞利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而进、向“高”而攀,奠定好“车路云一体化”软硬件基础,广州市税务部门针对企业涉税需求开展税费政策辅导,组建服务团队精心整理汽车制造业企业常见的涉税费问题,编制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相关指引,并建立后续跟踪管理服务机制,辅导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税费业务办理,打好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组合拳”。2024年,马瑞利全年已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政策超1.3亿元。
电池检测新兴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后段产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州朗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天新能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朗天新能源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人员有序,一台台新能源电池检测设备摆放整齐。朗天新能源执行董事费佳良介绍,这些检测设备正准备打包,销售给比亚迪、欣旺达等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头部企业。除此之外,朗天新能源还自主开发了圆柱电池化成分容系统、软包电池高温压力化成分容系统等,为这些头部企业提供锂电池等后段整体解决方案。短短三年,企业营收就实现了从千万元级到亿元级的跃升。
被问及企业飞速发展的“秘诀”,费佳良脱口而出的两个字是“创新”。“我们一直以来都将技术创新看作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公司不仅拥有超过80名技术研发人员,每年还将营收的8.5%投入到研发中。”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智能产线及高端智能测试装备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朗天新能源致力于构建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技术生态圈,并在电源制造技术和绿色创新发展上不断发力。
政策红利精准发力,企业研发才更有动力。目前,朗天新能源已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PCS水冷化成分容一体机,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创新成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的高投入、高能耗问题,对于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费佳良表示,税务部门精准推送的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无惧研发上的资金压力。据了解,2024年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政策超200万元。税收政策带来的“真金白银”,让企业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底气更足、信心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