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荷兰小伙史泰夫通过参加 “热血新疆e起来”活动,来到了新疆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近距离欣赏了毛皮滑雪板的制作工艺与过程,亲身体验“非遗”与“冰雪”共舞。
毛皮滑雪板作为新疆的非遗瑰宝,拥有逾万年历史。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中,就描绘了万年前的古人使用毛皮滑雪板工具进行滑雪狩猎的场景,见证了人类与冰雪的不解之缘。历经岁月变迁,毛皮滑雪板也由最初承载人们在茫茫雪原中出行狩猎的交通工具,演变为现代冰雪运动的灵感来源,也预示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化的创新传承。如今,在阿勒泰的拉斯特乡等地,依旧保留着制作毛皮滑雪板的传统工艺,这项技艺不仅成为了阿勒泰地区独特地理环境与人文风情交融的宝物,更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与现代滑雪板相比,毛皮滑雪板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元素,但这并不代表其制作简单,相反,毛皮滑雪板的制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匠心。一方面是材料的选择,滑雪板的板芯首选松木,这种木材经过加工,更为坚韧耐用;另一方面则是是毛皮的选择,通常选用马小腿的皮毛,因其短且硬度高,适合滑行和爬坡。每一道制作工序,从选材到加工,都是工匠们匠心独运的体现。踏上毛皮滑雪板,就仿佛与历史进行了对话,体会着古人的智慧与勇气。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办各种展示、比赛等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和体验这项传统文化。一方面,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次活动也让世界了解到了中国独特的冰雪非遗文化,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促进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理解。荷兰小伙史泰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外国人的视角感受中华非遗文化。另一方面,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项活动以年轻化的方式吸引了众多Z世代参与,激发了年轻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毛皮滑雪板是在冰雪之上舞动的非遗华章,见证了人类与冰雪的不解之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忙碌的今天,毛皮滑雪板也是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标识,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希望这项古老而独特的记忆继续在冰雪中绽放光芒。(南京师范大学:李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