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合作方能“共赢”:中欧携手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06 16:44:48
分享

美国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仅仅两周,一些国家已颇为痛心地意识到:由于该届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眼下,做美国的“朋友”也不安全了。

在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征收关税后,两国均表示将“以牙还牙”,虽然在那之后,美国又宣布了暂停对两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将实施时间推迟,但这两国的遭遇,对美国的盟友及伙伴们而言,无疑是一个严酷的警告。

这预示着,当涉及到“美国优先”时,美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对任何对象采取强硬手段,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哪怕对面是欧盟或者英国,也同样没有例外。

当地时间2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表态称,欧盟在贸易方面的做法是“暴行”,未来欧盟对美出口商品“肯定会面临关税”。

尽管不愿意与美国这个重要的传统盟友打贸易战,但在威胁面前,欧盟领导人们还是意识到了团结一致的必要性,当地时间2月3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非正式会议期间表示,若美加征关税,欧盟将坚决回应。

当今时代,全球互联互通,经济彼此依存,美国政府却威胁要打破全球商业的微妙平衡,在各国间种下不和的种子,其主要目的,还是为超级富豪群体谋求利益。美国短视的保护主义行为会在广泛层面造成伤害。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争端就是一个例证:关税扰乱了供应链,提高了消费成本,也抑制了创新。

认为打贸易战能有赢家,无疑是荒谬的想法。因为保护主义措施的破坏性连锁反应将持续发酵,并远超预期范围,绝不会仅限于直接牵涉贸易战的国家而已。此外,全球范围内的各经济体、企业以及消费者也都将受到伤害。

通过设置关税和出口管制等贸易壁垒,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会受到阻碍,供应链也会因此被扰乱,投资和创新也会遭到抑制,这将导致生产力下降,企业成本上升,并最终造成经济增长放缓。

在当前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彼此联通的背景下,这类保护主义行为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它们无视了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训,那就是经济的彼此依存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

中国与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持续携手合作,也向世界证明了合作能够产出红利。2024年,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0.4%。中国继续保持着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之间的交往更是证明,对话和谈判才是解决彼此分歧的更有效途径。

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虽然迫于美国方面的压力被冻结批准,但该协定也充分体现了平衡的经济关系所具备的重大潜力。因为它解决了包括市场准入、补贴透明度以及公平竞争在内的问题。

此外,中欧还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了合作,气候变化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生存性挑战,通过旨在实现清洁能源使用,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标的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等联合倡议,双方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把乌克兰危机等本身与贸易无关的问题,硬与贸易关系联系起来,是出于政治动机、故意制造障碍。欧盟内部一些人,将中俄之间的经济往来视为对欧盟的威胁,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贸易往来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也是透明的,不会影响中国对中欧伙伴关系的承诺。

历史告诉我们,贸易战没有赢家,只会到处留下伤痕。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合作,也与美国政府奉行孤立主义、“赢者通吃”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优先选择对话,尊重市场原则,并发挥世界贸易组织等平台作用,中国和欧盟可以绘制出一条实现共同繁荣的道路,并超越美国方面的零和博弈思维,令全球经济更为坚实,对抗只会导致互相伤害的分裂。

在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合作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通往未来的唯一可行途径。只有携手合作、共享繁荣,我们才能建设更有韧性、更为公平、更相互联通的全球经济,造福全人类。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2月6日社论

原标题:Cooperation a winning proposition for all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