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壮锦新织梦”寒假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20日启程前往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红瑶寨,开展了一场以“匠心承古韵,共织民族复兴梦”为主题的深度文化实践之旅。
此次实践行动,正值国家大力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关键时期,旨在深入挖掘和保护红瑶族独特的长发文化与壮锦编织技艺,将传统与现代设计思维相融合
图为实践队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红瑶寨长发科技馆考察合影 摄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是红瑶族文化最宝贵核心资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量”的挖掘,更是将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的过程,以设计赋能乡村发展挖掘潜藏在村落中的非遗文化与传统工,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文旅项目。
参观长发科技馆,全面收集材料
中国长发科技馆项目以解密红瑶长发秘密为主线,展陈内容涵盖中国长发文化红瑶村长发女形象展示、传统与风俗展示区、养发的历史渊源展示区、红瑶女淘米水文化展示区、品牌形象展示区、现代研究与科技区,微生物菌二裂酵母工艺文化展示。
图为各族自治县长中国发科技馆基本情况 摄
实践进行,探讨创新设计发展新路径
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在对弘扬传统淘米水研发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了以萤火虫守护的“龙参米”生态有机大米和“长发小寨”洗护产品精品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当地群众以大米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布局,实现龙脊梯田从观赏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在龙脊梯田现有观赏经济的基础上,推动生态大米的生态化、精品化、市场化、提升龙脊稻农的综合收入,助力精准扶贫,并以“产业+旅游+社区+人文”的综合模式,带动龙脊景区的产业化升级。
图工作人员为实践队介绍长发科技馆产品的照片 摄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中国长发科技馆项目不仅是龙胜县文化振兴工程的推,更是一次旅游产业化创新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实践,让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红瑶族长发文化和壮锦技艺的独特魅力,还探索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在宣传壮族文化创意产品时,我们应借鉴长发科技馆的创新展示方式,结合壮族的历史与传统故事,用现代化的手段讲述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文 黎静茜 杜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