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安知・益企”技术服务团队由8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检查员组成,他们既是安全生产的“守护者”,也是企业的“贴心顾问”。这支团队扎根余杭,穿梭于厂房车间,用专业与细致为企业免费提供标准化指导、风险核验、应急预案优化等“一站式”服务。2月6日,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发出《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活动的通知》,推动企业预约“安知・益企”技术服务团队“开工第一课”上门服务,督促指导辖区内企业自行开展企业内部“开工第一课”。辖区内企业迅速响应:瓶窑镇的五菱涂料车间里,安全主管正带着员工围在设备旁,一边对照培训手册排查隐患,一边念叨:“节后复工最容易松懈,咱们得把螺丝拧紧了再开机!”与此同时,黄湖镇信业化工的仓库内,技术员正根据“安知・益企”提供的自查清单,逐一核对危化品储存标识,“这标签褪色了得赶紧换,可不能图省事!”短短两天,已有4家企业完成自行培训和隐患整改。
2月7日清晨,仁和街道某机械制造企业的车间里已是一片忙碌。“李工,这台冲床的防护罩卡扣松动了,得马上处理!”技术检查员小王蹲在设备旁,手指轻轻一拨,金属罩便发出“咔哒”的晃动声。设备负责人老李凑近一看,额头顿时沁出冷汗:“还真是!我们光顾着调试生产线,差点漏了这个要命的问题。”他立刻掏出手机拍下隐患点,转头对维修班喊道:“老赵,带工具过来!小王老师发现的这个隐患必须今天解决!”这样的场景在当天不断上演——在中泰街道某化工厂的会议室,技术检查员老陈指着投影仪上的流程图提醒道:“张总,你们的应急预案漏了夜班人员疏散路线,得把车间平面图贴到每个岗位。”话音刚落,安全主管立刻起身:“我现在就去仓库取备用图纸,今天下班前全部更新!”
随着“开工第一课”的推进,更多细节被逐一“揪”出。径山镇某机械加工车间里,新入职的员工小周正盯着技术员小李手里的检测仪发愣。“小伙子,知道这个红色区域为什么不能站人吗?”小李指着机床旁的警戒线问道。见小周摇头,他点开手机里一段视频:飞溅的铁屑瞬间击穿了一米外的纸箱。“去年隔壁镇就有工人因为这个被划伤动脉。记住,安全距离不是摆设,是保命线!”小周听得直咽口水,赶紧把警示标识往警戒线前又挪了半米。而在另一家企业的危化品仓库,技术员老张举着手电筒照向角落:“王经理,这桶溶剂标签模糊,成分都看不清了,万一拿错引发化学反应怎么办?”企业负责人连连点头,当场安排人重新贴标,还主动提议:“要不咱们现在把整个库房都过一遍?”
这些生动的场景背后,是“安知・益企”团队精心设计的培训策略。他们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比如某企业因未及时更换老化的电路引发火灾,用设备维护的“死角图”指导排查,甚至模拟员工误操作场景进行沙盘推演。截至2月7日,团队已为7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发现并指导整改隐患23处,从松动的设备防护罩到模糊的危化品标签,从缺失的应急标识到疏漏的新员工培训,每个细节都被纳入整改清单。目前预约服务的20余场培训正排期推进,技术员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企业需求:有的要加开夜班安全专场,有的申请定制化应急预案模板,还有企业主动要求“回炉”培训——正如信业化工负责人所说:“这些课听着提神醒脑,比喝十杯咖啡都管用!”
“安全不是应付检查,而是要融进骨子里。”技术检查员小陈在径山镇某企业的培训收尾时,指着车间墙上“安全生产1000天”的标语说道,“今天咱们从零开始计数,希望明年这时候,这个数字能一直涨下去。”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开工第一课”的行列,余杭区的厂房车间正悄然发生变化:老员工会习惯性伸手试摸设备温度再开机,新来的小伙子们进门先找紧急出口位置,就连保洁阿姨都能准确说出灭火器的位置。这些细微处的改变,正是“安知・益企”团队与企业携手编织的安全网——它兜住的是隐患,托起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技术检查员培训照片、企业培训、自查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