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红色沃土盛开戏曲新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7 10:31:19
分享

“演员功底扎实、情节跌宕起伏、戏份紧张刺激,真是过足了戏瘾!”舞台灯光下,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台上演员们的一颦一笑,扣着动人的心弦,念唱作打间,仿佛跟随演员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近日,由青岛市茂腔剧团创排的茂腔现代戏《邓恩铭》在胶州市会议中心大剧院圆满收官,全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等分批到现场集中收看。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个戏迷,打小就爱跟着老人听戏,‘四大京’这些传统经典的茂腔戏段我都耳熟能详。但看完这次《邓恩铭》的现代戏演出,我眼前一亮,非常感动。真没想到我们的‘土’茂腔也可以这么‘新’,让我在过足戏瘾的同时,也重温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我们的茂腔又‘活’了!”观赏完演出,来自中云街道办事处32岁的杨文学说。

据了解,茂腔现代戏《邓恩铭》以邓恩铭等革命先驱在青岛地区创建党组织的事迹为题材,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山东及青岛党组织创建血与火的艰辛历程,展示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充分讴歌了山东、青岛早期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也让全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重温党史中铭记初心、在追忆先烈中见贤思齐、在传承血脉中砥砺担当,青岛市茂腔剧团历时两年时间的精心创作、编排、打磨,终于倾力创作出了这部精品茂腔小戏。

“大家一会儿在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奏,拿捏好语气和表情,还有肢体动作再做得到位一些……”在演出后台,青岛市茂腔剧团副团长李鹏正对即将上台的演员们做着登台前的叮嘱。

“为了让传统茂腔和现代元素更好地融合,我们专门邀请戏曲名师对我们的剧目进行指导。在排演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扬‘一棵菜精神’,钉钉子、抠细节,不断比较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差别,不断地揣摩每一个人物的思想、胸襟、性格,不断优化每一个动作细节,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李鹏告诉记者。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创作过程的精益求精,同样也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浸润滋补。

“胶州作为鲁东重镇、红色沃土,在近百年的革命历程中,涌现出了邓恩铭、纪子瑞、孙华街等一批批革命先烈,留下了‘英雄后寨’‘胶高魂’等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这为茂腔等非遗文化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动力源泉。”胶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于婧介绍道。

驻足文化、扎根历史,胶州市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搭建“多彩非遗·上合有约”等文化品牌活动、交流平台,不断推动茂腔、秧歌等精品剧目推陈出新,让非遗传统文化在胶州重新盛开新花。

近年来,借助各级赛事及演出平台,胶州市推出传统和现代茂腔戏、秧歌舞蹈剧(节目)近百个。2017年,茂腔现代戏《秧歌乡的故事》作为山东省唯一一部戏曲大戏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茂腔现代小戏《五颗扣子》《秋夜难眠》双双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优秀剧目”;2022年11月,推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真实故事改编的茂腔微电影《电梯》,从艺术角度生动再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党员干部化解邻里矛盾,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事迹,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胶州市将继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精心打造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精品力作,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展示近年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让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展说。(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