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协调多元力量谱写志愿服务新篇章

来源:东方网
2025-06-19 17:21:12
分享

古城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达1255户4206人,常住人口为1436户5301人,是一个规模较大且人员构成丰富的村落。通过前期走访调查、精准问需,了解到村民、以及村落整体风貌的诸多服务方面的需求与难题,急需通过引领志愿服务来改善现状,满足如助老、助幼、助残、村民服务、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服务需求,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通过总结发现古城村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志愿者数量少且主体局限,多为中老年村民,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度低,难以发挥多样化技能优势,影响服务丰富性与专业性。

二是缺乏组织基础,没专门志愿者队伍,缺统筹协调的领导核心,即便部分村民和学生有参与意愿,也因无合适渠道难行动。

三是现有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又没提升途径,而古城村发展中公共事务繁杂,急需志愿者力量提升公共事务处理效率,助力村子发展。

古城村志愿工作五步走

(一)广招募

1. 招募类型:面向古城村内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进行招募,包括退休人员、文艺爱好者等,力求汇聚多元力量。

2. 招募途径:通过线下在古城村公告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以及在古城村活动现场设置招募咨询点。

3. 招募方式:采用自愿报名和古城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热心公益但不太了解报名渠道的村民,由古城村工作人员根据平时了解情况进行推荐。

(二)深培育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如举办志愿服务培训,邀请专业讲师讲解服务规范与技巧;开展沙龙活动,让志愿者们分享交流服务经验;召开团队建设会议,增强志愿者之间的默契与协作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全方位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建设,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归属感。

(三)定规则

1. 建立队伍标识:确定志愿者队伍的名称为“古韵古城·志愿先锋”古城村志愿者队伍,设计统一的队服、队旗,打造鲜明的团队形象。

2. 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志愿者的加入、退出机制,服务时间、服务质量要求等内容;建立积分制度,依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效果等进行积分累计;制定激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荣誉证书等奖励;确立服务宗旨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时刻提醒志愿者们秉持初心服务古城村。

(四)搭平台

搭建志愿者的沟通交流平台,以线上微信群、线下定期见面会等形式,方便志愿者们交流服务心得、分享经验。同时,组织开展助老、助幼、助残、文化服务、环境服务等多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定期到入户陪伴老人聊天、组织青少年志愿者手作送爱心活动、帮助残疾人打扫卫生,举办古城村文化节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开展环境清洁活动美化古城村环境等,以此提高志愿者的参与度,增强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能力。

(五)重长效

通过持续的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志愿者之间的感情;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及团队进行公开表扬激励,树立榜样;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积分、激励等机制。通过这些方式强化古城村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推动古城村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和长效发展。

志愿服务成果显著

(一)志愿服务力量壮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志愿者数量得到显著增加,截至2026年6月,共招募到了30名志愿者,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群体,成功建立起了两支富有活力与热情的志愿者队伍,并配套建立了相关制度,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志愿服务力量能力提升

志愿者们在服务的参与方式上更加多样化,从最初的单一服务形式拓展到能够灵活根据不同服务场景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在参与表现方面,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升,能更专业、更高效地为古城村村民提供服务。

(三)服务成效反馈

1. 人群服务方面:在助老、助幼、助残等服务中,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老人们、残疾人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关怀与陪伴;儿童、青少年们在社交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2. 环境服务方面:通过多次环境清洁、绿化美化等活动,古城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舒适。

3. 安全服务方面:志愿者参与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使得服务对象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部分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古城村整体安全氛围更加浓厚。

(四)志愿服务发展反思

志愿者培训体系:虽然开展了志愿者培训活动,但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缺乏对志愿者个性化培训需求的深入调研,后续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志愿者的能力提升需求。

志愿者队伍服务自主性: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过程中,发现部分志愿者依赖古城村工作人员安排任务,自主策划、开展服务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授权等方式激发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自主性,让志愿服务更具活力与创新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