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藕粉制作技艺调研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成员以实地调研、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藕粉制作这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及创新发展,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劳动人民的智慧。
百年非遗,传承荷城
贵港市因荷花遍地而得名“荷城”,莲藕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贵港市区随处可见荷花盛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荷花种植逐渐迁移至覃塘、大圩等地区。古时,为解决莲藕保存问题,贵港藕农发明了藕粉制作技艺,将新鲜莲藕加工成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藕粉。这一技艺在光绪版和民国版《贵县志》中均有详细记载,至今已传承百年。
2023年,贵港市非遗藕粉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贵港市华宇葛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俊作为该项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积极推动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与李长俊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藕粉制作技艺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
红莲藕:贵港非遗独特的密码
贵港市非遗藕粉制作技艺采用本地特有的红莲藕(俗称“大辘藕”)为原料。红莲藕得益于贵港的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长周期长达一年,淀粉含量高,制成的藕粉色泽微红,冲泡后口感粉糯,独具风味。用红莲藕煮制的莲藕汤更是贵港人心中“家的味道”,莲藕花生大骨汤更是当地的地标美食。
尽管红莲藕外形不如其他品种美观,但其内在品质却能深深捕获消费者的内心。近年来,贵港市部分藕农通过引进湖北莲藕与本地品种杂交,提升了莲藕的产量,但非遗藕粉制作始终坚持使用本地红莲藕,以保障产品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内涵。李长俊先生表示,公司不仅向农户提供红莲藕种苗,还与自治区农科院合作,致力于保护和发展红莲藕这一特色品种。
非遗工坊: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在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参观了贵港市华宇葛业有限公司的非遗工坊,学习了藕粉的制作过程。从莲藕清洗、研磨、过滤到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传承人的匠心与智慧。2024年底,华宇葛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非遗工坊,成为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公司接待大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并通过“缩小版”制作工具,将非遗技艺带进校园、社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此外,公司还积极创新,将传统藕粉与现代食品相结合,成功研发出藕粉面并获得国家专利。这一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藕粉的应用场景,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激发青年返乡热情
随着贵港非遗藕粉制作技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红莲藕及其制品逐渐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产品远销中国香港、日本等地。纯天然、无添加的藕粉因其康养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红莲藕的经济价值也逐年提升。华宇葛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保障了藕农的收益,更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种植莲藕,成为新时代的“藕农”。
李长俊先生表示,非遗技艺的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未来,公司将通过创新产品和多元化宣传,让贵港非遗藕粉制作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此次调研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贵港非遗藕粉制作技艺的历史与现状,也见证了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贵港市非遗藕粉制作技艺作为荷城文化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这项百年技艺将继续焕发新生,为贵港的文化与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作者:龚莉钧 梁小雨 陈春颖 吴颖怡 曾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