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科技闫楠:扔掉“铁饭碗”创业 ,成为智驾行业先锋|约见资本人

来源:中国网
2025-02-08 16:38:50
分享

他从央企辞职,毅然投身车联网行业,十年磨一剑做到国内规模第一。

它深耕通信行业二十余载,外延转型切入优质赛道,实现规模利润双增长。

这是一个双向奔赴、共谋突破的故事。

初次见面,闫楠穿着单衣,步伐轻盈地来到了采访间,在10摄氏度的上海显得格外单薄。

工作人员询问是否需要添衣,他摆摆手笑了笑,“不冷,这样挺好的。”

准备间隙,闫楠都在回复工作消息。他开玩笑地说道:“忙碌就是我的日常。”

“现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经和以前的传统汽车不太一样,随着技术的迭代,每天都在变化。”闫楠说道,“我相信任何一家做车联网领域的公司,都在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赋能主机厂。”

松弛、坚定,是我对闫楠的第一印象。

一、双向奔赴

44岁的闫楠,现任万马科技副董事长、总经理,不过,他提到,“我是万马科技的后进入者。”

万马科技成立于1997年,2017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著名的通信电子、通讯物理连接设备的生产厂商之一,主营的传统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IDC机房、云平台建设、通讯网络、医疗领域、国家高铁、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一直以来是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华数等行业的主要产品供应商和战略合作商。

深耕通信行业二十余载,万马科技2021年进行重大转型——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收购了果通科技无形资产。彼时,闫楠作为果通科技的车联网业务负责人,带领团队正式加入优咔科技,进入上市公司体系,万马科技也因此正式切入车联网市场。

谈起双方的结缘,闫楠认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们当时希望能够寻求一个资本化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和产业资源,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万马科技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注入新的血液,包括崭新的赛道,帮助万马科技再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新鲜血液确实为万马科技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业务上看,优咔科技以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和产品为基座,与行业领先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依托全球领先的车联网运营平台,向车企提供车联网连接管理产品与服务,帮助车企拥有高质量、易管理、可运营的车联服务。

从数据上看,2020年-2023年,万马科技营业收入由4.82亿元提升至5.21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060.7万元提升至6445.82万元,规模与利润均获得显著增长。

其中,车联网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1-2023年,车联网业务收入由0.50亿元提升至1.78亿元,营收占比由10.1%提升至34.16%。

与此同时,车联网业务也成为了公司利润改善的核心推动力。2021年-2023年,万马科技的车联网业务毛利占比由30.29%提升至57.12%,毛利贡献已经超过传统业务,带动万马科技整体的毛利率也由2020年的20.74%提升到了2023年的39.77%。

现如今,优咔科技作为万马科技在车联网领域布局的关键抓手,已成长为智能网联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二、抢占先机

而闫楠,则是万马科技在车联网领域布局的“关键先生”。

闫楠与车联网的故事始于2013年,那一年,32岁的闫楠从央企辞职,毅然决然出来创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这么多年走过的创业之路,是我觉得最宝贵的人生经历。”闫楠补充道,“我喜欢创新,如果能在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叠加自己对整个产业的思考,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让市场认可落地,在他们接受的同时我还能赚到钱,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至于为何选中了车联网这一赛道,闫楠解释:出于通信人对物联网强烈的敏感度和嗅觉。

2013年,物联网刚刚兴起,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大潮的闫楠,敏锐地捕捉到了智能网联的发展机遇。“当时整个物联网领域,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智能锁、智能家居等场景,但是智能锁、智能家居是基于蓝牙,或者WIFI这种通信协议去做的,和大的物联网并不是那么契合。”

“而汽车是一个典型而且独立的物联网载体场景。”闫楠强调,“它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当时说,汽车就是一部大手机加四个轮胎,而这部大手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集合了一批来自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先行者后,闫楠瞄准汽车产业,打造了新一代智能网联车辆服务管理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向车企客户提供连接、智能运维及车联网生态运营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已经凭借着Model S掀起了一股电动车热潮。2013年第一季度,Model S以惊人的销量成绩,在北美7万美元以上的豪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夺得销量冠军。

“但是当时汽车圈对特斯拉并不是那么接纳,觉得这是个玩具,不是汽车,因此国内市场的反响并不是很激烈。”闫楠回忆起,2013年,第一批特斯拉Model S在中国落地,数量只有353台车左右。“当时大家对这么小的业务规模并不是很重视。”

而闫楠在创业之初,对标的便是美国的Jasper Wales,致力于建立一套全球的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在美国,特斯拉就是和Jasper Wales合作。”

提早的布局让其拥有了先发优势。“基于技术的领先性以及前瞻的研发,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满足特斯拉在中国落地的一些产品需求以及业务管理需求,借此机会与特斯拉达成了合作。”

2013年后,中国市场迎来了汽车产业电动化的黄金十年。

与特斯拉的合作使得闫楠带领的团队在汽车圈崭露头角,此后几年,团队陆续为吉利、上汽、东风等大型车企提供连接管理服务。“2019或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车联网业务可以说做到了国内规模第一。”

三、领头羊

进入2024年,“内卷” 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签。“卷”的出路在哪里?是新能车上下游产业链共同面对的问题。

“汽车电动化的黄金十年之后,其实就迈进了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时代。”闫楠提到,“包括目前我们说的AI时代,其实核心也是基于大的物联网。”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4年1—6月,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0%。7月,五部门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等20个城市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高地。

而在汽车的智能网联时代,行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卷价格、卷成本。质量门槛、客户门槛、服务门槛,才是车联网的竞争核心。

闫楠提到,以前国际大型主机厂的决策权基本都放在德国和日本,现在大众也好,丰田也好,他们把汽车的决策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决策权放给了中国,这是最大的转变。此外,现在已经由中国去牵头,做一些智能化的研发,去反哺整个海外市场。

“从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来说,中国确实已经是领头羊的角色。”闫楠说道, “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么一个领头羊的市场里面做更多的事情,能够向全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延伸。”

闫楠团队从2018年开始进行海外市场布局,与吉利、沃尔沃等国际大厂达成了车联网合作。目前,万马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商,全球车联网业务连接管理数累计约1300万,其中国内约1200万,国外约100万,整合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营商,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中东、亚太等地区均有部署。

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的全球车联ONE SIM方案已获东风柳汽、东风汽车、领克、银河、上汽定点,为客户出海车辆提供先进的车联网服务。

闫楠认为,“我们并不是说1300万的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我们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服务经验和服务范围在拓宽,能够更好地满足主机厂的产品需求和运营需求。”

四、持续进阶

车联网的进阶是L3/L4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

工信部2024年7月数据显示,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方面,中国已确定首批9个联合体,开展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工作。

闫楠提到,由于自动驾驶关系到人身安全,规模化L4需要具备对各种疑难案例的应对能力。只有建设自动驾驶数据闭环,让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像人类司机一样思考和执行操作,才能实现L4的规模化。

根据行业研究,要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L4技术,至少需要10亿公里的里程积累。以特斯拉FSD为例,通过影子模式持续采集数据,通过自建智算中心进行算法训练,每年需投入百亿美元规模用于数据采集、存储和训练,其Dojo智算中心的算力今年年底预计超过100EFLOPS。

而当前大部分车企如果要参考特斯拉FSD构建数据闭环能力,将面临车端硬件配置不统一、数据采集成本高、算力建设投入大、工具链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嗅到了这一市场痛点,万马科技再次进阶。

2023年,万马科技战略布局,开启在“AI+智驾”的新篇章,牵手英伟达,推出了全新产品线--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工具链平台。

闫楠提到,“我们其实在2022年就和英伟达有所接触,一直和英伟达在研究自动驾驶的算法和工具链,包括一整套‘中国版CUDA’这么一个概念的软件产品。”

万马科技在机构调研中提到,优咔科技打造的“遨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基于NVIDIA高性能算力GPU和NVAIE软件,与优咔科技端管云边各链路协同,形成自动驾驶“采集-处理-标注-训练-仿真”数据闭环,助力车企强化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研发能力。

闫楠表示,“未来我们将联合NVIDIA共同与车企交流,通过互补协同打造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具有参考性的案例与产品。”

此外,万马科技正在探索城市点对点robotaxi路线商业落地。

根据公司公告,常州市嘉创创业投资向公司控股孙公司优咔(常州)增资1000万元,加快推进“常州自动驾驶云服务建设项目”,同时,子公司优咔科技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将在常州打造点到点的robotaxi路线,公司“遨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以赋能主机厂加速汽车智能化转型的研发需求和自动驾驶各个应用场景的试验商用落地。

随着自动驾驶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闫楠希望,万马科技能够赋能车企实现中国版的FSD。

而从更长远的愿景来说, 闫楠拥有更大的梦想。

在访谈的最后,闫楠谈到了三个“希望”:希望他的思考能够被市场认可;希望当产业的先锋;希望将万马科技打造成人工智能领域优势领先的赋能企业。

“要做到一直怀揣着创新的心态,持续在整个产业,不止是汽车产业,而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更好地去思考,更好地去延伸发展。”闫楠笑容柔和,目光坚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