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东南,福满侨村。2025年2月8日,全国“四季村晚”春季主场暨“福建百姓大舞台”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大联展活动,在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传统村落举办。现场热情洋溢的歌伴舞、曲调嘹亮的音乐快板、韵味悠长的戏曲联唱、形式多样的“村晚+”配套活动……从台上到台下,从线上到线下,市民游客和村民们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的靓丽风景,大家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共赏“村晚”,共品“年味”,共同绘就和谐幸福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福建省艺术馆、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晋江市人民政府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赵保颖,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林守钦,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文捷出席,以及活动主办、承办、协办单位领导和2025年“四季村晚”主场地黑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文旅部门领导嘉宾参加,活动现场还有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传统村落村民们。
《二十四节令鼓》。(供图)
《刣狮祥瑞》。(供图)
《和谐盛世幸福来》。(供图)
展演节目单。(供图)
现场展演包括暖场和“潮起东南”“福山福海”“辉耀中华”三个篇章,以晋江梧林古村落美丽乡村为背景、闽南历史文化街区为舞台,精选了来自全省各地和梧林村民自编自演的12个精彩节目,以舞蹈、戏曲、快板、器乐、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现场,铿锵的鼓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瞬间点燃全场的气氛。展演活动在充满节日喜庆氛围的《和谐盛世幸福来》开场舞中拉开帷幕,演员们蹁跹起舞,欢快的氛围迅速拉满整个现场。梧林村村民们自编自导的节目,承载着乡音、演绎着乡愁、传递着乡乐、凝聚着乡情,戏曲演员们身着精美戏服、面施粉黛,以精湛的技艺生动地带来了戏曲集锦。繁花竞放,异彩纷呈,大家以充满热情、饱含激情的状态载歌载舞,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融入一首首歌、一支支舞,唱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新风貌,舞出了幸福生活好光景。
《群偶闹春》。(供图)
《茶香海韵》。(供图)
《南音》。(供图)
《高甲戏》。(供图)
《在伟大的旗帜指引下》。(供图)
《水润中华》。(供图)
活动现场还有乡土特色浓郁、极具闽南风情的民俗表演、侨乡风味美食展、非遗市集、侨批文化展览等“村晚+”配套活动。
活动现场。(供图)
活动合影。(供图)
活动旨在围绕“闽山闽水物华新”,全面展现我省群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文旅融合,助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此次活动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品牌深化“扩”影响。泉州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作为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春季主场,是展示“四季村晚”品牌和新时代新农村活力的生动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泉州晋江市梧林村作为春季主场的优势,汇聚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特色节目和全省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福建百姓大舞台”优秀群艺节目,突出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让村民成为活动的主角和推动者,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聚人气”,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弘扬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文艺下乡“燃”基层。2023年至今,“福建百姓大舞台”常态演出覆盖全省,此次活动以“下乡”的形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广大群文工作者深入生活、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体现,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以高质量文化产品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维需求,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让文化成果惠民润心。三是文旅融合“焕”活力。此次活动是我省展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的生动窗口,活动以晋江市梧林村的“四季村晚”春季主场辐射全省,联动呈现我省群众文艺发展成果,同时通过闽南地方特色的非遗市集、侨批展、文创展等“村晚+”配套活动将传统节庆与“福”文化、侨文化相融合,推动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是推动文旅融合创造性的一次生动实践,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据悉,此次活动通过人民日报、央视频、学习强国、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央党媒及权威媒体平台;包括福建文旅新媒体矩阵在内的全省各级文旅宣传平台资源开展广泛宣传,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1.68亿人次,形成宣传声势和广泛影响。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