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海关智能查验机器人在深圳前海妈湾智慧港试点应用,海关查验作业迎来了一项重要模式革新。
来到海关危化品查验场地内,防爆款智能查验机器人接收到码头集装箱到场信息后,自主开展查验作业,查验关员只需在后台通过系统全程实时监控和远程结果确认,即可完成查验作业。
这一创新举措以“智”赋能、转“危”为安,是海关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在基层一线的生动体现,为智慧口岸建设赋能增效。
在查验关员面前的监控画面中,记者观察到,机器人首先对集装箱周边的环境温度、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在确认作业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自动完成集装箱和货物包装等信息智能识别,与企业申报信息、后台标准知识库进行智能比对,数秒内即可完成拍照到结果比对展示,最后再由关员对展示信息进行审核。
据了解,危化品查验危险性高、专业性强,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危化品查验一直是海关关注的重点。
“我们针对性开发智能查验机器人,在智能移动平台上集成智能摄像头、各类传感器等硬件,来适应复杂的作业场景。我们还为智能查验机器人配置了‘云大脑’,使得机器人能够快速提取货物包装和标签信息,实现对查验关键要素的“秒”级精准比对,关员通过远程监控即可高效完成查验作业,在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也更好保障了关员的人身安全。”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查验管理科副科长孙志亮介绍道。
“以前,我们每票查验作业平均需要大约1小时才能完成,现在有了这款机器人,每票查验时间已缩短到半小时以内,我们的货物也能更快地通关。”深圳市华商联物流报关有限公司口岸事务部经理王柏平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4年,深圳妈湾集装箱码头吞吐量持续增长,已达到4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9.6%。为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通关需求,实现精准高效的查验目标,深圳海关聚焦监管要求、企业诉求,大力推进智能查验机器人的研究应用。
目前,危化品查验机器人、普货查验机器人已先后启动试点应用,“前端机器+云端算法+后端关员”的新型“机器+人”作业模式成功落地海运口岸一线,每票货物查验时间较传统作业模式压缩超30%以上。下一步,深圳海关智能查验机器人将陆续拓展至进口预包装食品、进口水生动物、进口冰鲜水产品等更多的查验作业场景。
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国际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叶文表示:“妈湾智慧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大,运作模式先进,智能查验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码头整体运作效能,也满足了智慧口岸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在行业内树立了新的标杆。”
近年来,深圳海关坚持科技赋能,强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海关监管中的应用。智能查验机器人的成功落地,是该关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监管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不仅提升了海关的查验能力和服务水平,也为海关系统作业模式改革提供了创新经验。
未来,深圳海关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应用更多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服务“双区”建设,为守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做出更大贡献。(中国日报社深圳记者站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