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厦门这一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围绕“基础建设这一年”主题,全面回顾了厦门在交通、民生、市政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推进世界级交通枢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
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在会上表示,厦门市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争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体系。全市在建交通项目100个,总投资2725亿元,其中9个重特大项目总投资达2165亿元。今年,厦门加快推进“海、陆、空”三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
特别是在港口建设方面,厦门继续强化其港口核心竞争力,翔安港区1-5号集装箱泊位的先导工程顺利开工,建成后将新增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进一步提升厦门港作为全球重要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厦门港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中排名第11位,继续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目标迈进。
此外,厦门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将大大提升岛内外的交通联通性。同时,全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完成超过200亿元的固投,力争在未来几年实现岛内外更高效的交通连接。
打造宜居城市,提升民生基础设施
张志红指出,厦门市政府始终把民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项目,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厦门启动了筼筜湖第六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32亿元,重点提升湖区水质,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修复项目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公园建设方面,厦门市进一步加大了对绿化和休闲设施的投入,全市新增20个口袋公园、改造60个公园,全面提升市民的绿色生活空间。截至目前,厦门市公园总数已达到313个,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强化市政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和治理能力
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厦门通过加强地下管廊建设和内涝治理,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韧性。今年,厦门新增16公里干支线综合管廊,建设中的管廊将有效保障城市的“生命线”安全。张志红特别指出,厦门还加大了对内涝点的整治力度,思明区、翔安区的内涝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有了全面提升。
“厦门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市各项雨污分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城市降雨的有效消纳利用。”张志红补充道。
优化水路交通,提升两岸通行效率
厦门港口局局长任国岩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厦门水路客运的最新进展。任局长表示,为了提升水路客运交通的便利性,厦门市今年对多个客运码头进行了改造,特别是在对台客运码头方面,进一步优化了服务质量和设施条件。
厦门还首次开通了“史诗下南洋”邮轮航线,通过突出海丝文化特色,提升了厦门作为邮轮母港的国际影响力。今年,厦门港共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达到9.46万人次,邮轮业的快速增长为厦门的旅游和交通带来了新的机遇。
地铁建设加速,推动岛内外交通一体化
厦门市交通局局长李宗泽介绍,厦门地铁建设在今年取得了长足进展。除1、2、3号线已投入运营外,目前正在建设的4号线和6号线预计将在2025年启动列车调试,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特别是4号线,将成为厦门首条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时速可达120公里,极大提升岛内外的快速通行能力。
提升住房保障,解决新市民住房难题
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在介绍住房保障方面的举措时表示,厦门市今年出台了“免费一张床”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最长12个月的免费住宿保障,已有3866名大学生受益。与此同时,厦门还推出了“5折租房”政策和“4.5折购房”优惠政策,特别为年轻人和新市民提供了实际的住房支持。
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介绍了厦门市在公园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厦门市通过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和提升公园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今年,厦门新增了20个口袋公园,改造了60个公园,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筼筜湖治理,打造生态宜居新名片
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在谈到筼筜湖治理时指出,今年厦门市重点推进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加强水质治理和提升生态环境,筼筜湖的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标准,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随着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筼筜湖已经成为厦门市民的‘城市会客厅’。”张志红表示,湖区的治理不仅提升了厦门的生态环境,也让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张志红最后表示,厦门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新高度。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城市绿化、强化市政设施韧性,厦门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宜居、安全的生活环境。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