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来源:中宏网
2024-11-18 16:37:50
分享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工作可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补充,为民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工作者凭借专业方法,能及时发现并介入社会矛盾化解,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者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获取所需资源,提升其发展能力,促进起点公平。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弱势群体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及群体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保障民众享有平等发展机会。二是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工作者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员工问题,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健康稳定运行。三是能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紧密相连,倡导互助友爱精神,促进社会成员间的关爱与帮助,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注重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一要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企业、属地三方联动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对有条件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应单独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可通过片区联建、行业共建等方式,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留空白。二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全面排查,掌握党员数量、分布等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为教育管理服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党员的特点,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网络直播、微视频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参与度。三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助力企业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实现党建工作与自身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等,激励党员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员工,同时,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展现良好形象。四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建设爱“新”阵地,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急可入厕等基本服务,以及权益保障、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成长服务,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党组织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企业和从业者解决融资、用工、市场拓展等难题,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新就业群体稳定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加强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党建统领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强基层党组织,通过如楼层“党员小家”等方式,激活基层治理细胞,推动党组织服务管理向末梢延伸。二要推动力量下沉。统筹专业力量,整合“三官一律”“七站八所”等,让政法机关人员力量向基层和办案一线倾斜。推动公共服务人员下沉网格,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深化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三要抓实三治融合。进一步发挥基层自治基础作用,创新基层自治载体,推广“积分制”等经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落实普法责任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四要强化数字赋能。做好整体规划,将基层智治融入数字建设大局。推动数据整合,实现区、街镇、村社和网格互联互通,促进跨部门数据分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拓展应用场景,开发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智能应用,推动综合监管。五要努力增强群众福祉。围绕安全感抓好除险固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稳定。围绕获得感抓好民生服务,推出便民举措,健全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幸福感抓好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滋养和典型示范作用,倡导文明新风尚。六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问题和群众需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治理方式和措施,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把基层治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

要更好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一要加强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需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良好作风保障群众利益。二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如基层调研、设立意见箱、网络问政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三要解决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要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健全群众诉求表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务公开等工作机制,通过畅通信访渠道、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方式,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五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维护群众利益提供有力支撑。六要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及时、准确地向群众公开政策法规、工作进展、民生实事落实等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维护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和成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社会工作部门要积极健全社会工作体系。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健全工作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要完善组织架构。明确不同层级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能定位,确保上下级之间分工合理、协同高效。加强部门内部科室设置的科学性,比如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资源协调等科室。二要优化工作流程。梳理从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到服务实施、效果评估的社会工作全流程,去除繁琐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流程进行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完善培训体系,为在职人员提供定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四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与政府其他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广泛联系,整合资金、物资、信息等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工作开展有充足资源。五要强化监督评估。构建科学的监督体系,对社会工作项目和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完善评估指标,从服务质量、社会影响等多维度评估工作,推动工作质量提升。(作者: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

编辑:王镜榕

审核:李凌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