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细微之处见证乡村情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3 16:29:01
分享

“无论是防汛还是日常工作,我都会全力以赴。毕竟,守护群众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余杭街道义桥村党委书记刘红亮笑谈。刘红亮是义桥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现任义桥村党委书记。多年来,他始终坚守义桥村,在各个岗位上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谱写自己的乡村情怀。

汛期清淤勇下水

“扇形水库出现满溢,初步判断是涵管堵塞。”6月25日晚上8时,义桥村党委书记刘红亮接到一通紧急电话,电话那头,负责巡查水库的防汛值班组长向他报告了扇形水库出现了危险的满溢情况。情况紧急,刘红亮立马喊上几名机动的值班干部赶到现场处置。

现场,几名值班人员已经将砍好毛竹探入水中,尝试寻找淤积点。刘红亮接过毛竹,也向水库里捅下去。“一竿子下去发现下面很软,就断定(涵管)已经堵牢了。”多年的防汛经验让他初步判断了水下的堵塞情况。

水流湍急,堵塞物仍在不断地增加,眼看着水位不断上涨,在场每一位干部的心都焦灼起来。用毛竹疏通已经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人下水手动清理。这时,刘红亮把手机和衣服往旁边一塞,直接跳入水中。

“下水前什么都来不及想,只知道不能放任这里继续堵下去。”再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红亮笑言:“水很凉,尤其是一下子漫过大半个身体,当时就想跳上来。”

下水后,刘红亮拿着笋锹,猫着腰在水中摸索,一点点清理堵塞物。凉水不断扑向刘红亮的身体,他也止不住地打冷颤,但手中的活儿愣是一点也没停下。十几分钟后,伴随着“咕嘟咕嘟”的声音传来,涵管终于疏通了。

“其实涵管疏通的那一刻才是最危险的,水都在往外涌,吸力很强。”谈起当时的场景,刘红亮还有些后怕。

上岸后,刘红亮没来得及休息,连忙上报情况、调派人手加强沿线巡查……做完这一切,他才放心地长舒一口气。

除了日常的巡塘排班外,每天一有空,刘红亮就会来塘上转转,“我总是放心不下,还是得亲自来看看。”

据悉,义桥村巡塘责任地段为北湖塘2000米。平时,该地段常有群众垂钓、下水游玩。自巡塘开展以来,在刘红亮的带领下,义桥村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合作,夜以继日地巡塘、劝导,实现了该路段非工作人员零出入的成绩,保障群众安全,有效助力防汛工作。

甘当村民“守护人”

时间拨回到1993年,退伍回来的刘红亮和很多青年人一样,选择了驾驶员的工作。彼时的他也没想到,未来,自己会紧密地和义桥村联系在一起。

2001年,当时的村委班子找到刘红亮,希望他能够参加村主任助理招聘,用自己的能力回报家乡。刘红亮一口应承下来。

经过层层选拔,刘红亮顺利成为村主任助理,开始了新的工作。一开始,刘红亮的工作并不复杂,他还能在上班之余继续开出租,但随着村内的事务增加,需要刘红亮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驾驶员和村内工作,成为摆在他必须面对的一道选择。

“真要说起来,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选。义桥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更何况当时在村里已经工作了那么久,我也抛不下村里的这份责任。”

自那以后,刘红亮便专心在村里任职。20多年来,他先后做过民政、党群、调解等工作,虽然岗位不断变化,但他为民尽责的情怀始终不变。

在义桥村,刘红亮既是村民的亲人、朋友,也是负责全面工作的党委书记。双重身份带给他不小的压力,但刘红亮从没喊一个“不”字,而是认认真真,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义桥村党委宣传委员杨苹说,刘红亮很少公休,几乎一直在村里。哪怕平时的周末、节假日,只要一通电话过去,很快能见到他的身影。

“我的原则只有一个,不管负责那块工作,一定要认真做好,对上对下都要有交代。对上是有交代是我的职责,对下有交代更是我的使命。”

踏破铁鞋寻理解

随着义桥村工业园区的不断开发,大量外来人口和务工人员涌入,义桥村的管理难度也愈发复杂。“人一多,矛盾就多,村民之前的矛盾,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矛盾,企业和人的矛盾,都是问题。哪怕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做起来都要困难许多。” 面对这种情况,刘红亮没有任何慌张,而且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基层网格员不断开展摸底工作,建立并实时更新动态台账,牢牢关切着村内的每一点细微变化。

多年来,刘红亮跑遍了义桥村的每个角落,几乎和每家每户都一起拉过家常。村民们开玩笑,说他是“踏破铁鞋寻理解”。这个说法,刘红亮也欣然接受,他说:“村里工作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主要就是‘理解’二字。只要村民愿意理解,什么都好说。”

如今,刘红亮已接近退休的年龄。但村里的很多工作他还是放心不下。农居点建设、集体经济壮大、土地流转……一桩桩一件件工作总在他脑海里回想。谈及退休后的生活,刘红亮说,“退休以后,如果村里有需要搭把手的事情,我一定会参与。毕竟,这份感情是割舍不开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