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在厦门举办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6 20:53:16
分享

6月16日上午,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动在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举办。

此次活动以“一盏美人茶 缘结两岸情”为主题,以两岸美人茶“结缘、发展、融合”为主线,采用会场直播、短片介绍、媒体报道相结合,通过5个短片、4个表演节目、3位嘉宾说茶、证书颁授、共通标准启动仪式等方式,展现两岸美人茶的深厚情缘和丰富内涵,提升美人茶品牌效应,实现两岸茶人线上线下互动,营造“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凝聚两岸携手共同发展美人茶产业的强大合力。

活动当天,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台胞、专家学者等200余人相聚厦门,以茶会友、以茶扬文、以茶兴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襄盛举。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挖掘两岸美人茶同根同源优势,积极探索以美人茶为载体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闽台茶文化交流,助力海峡两岸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举行了5个招商项目的签约仪式,包括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大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大田美人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厦门茶普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新式茶饮开发项目,厦门市佰业兴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与大田县商务局关于年产20万组碳纤维自行车轮组项目,福建闽湖绿耕耘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大田县梅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大田绿耕耘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中舟(大田)文旅有限公司与大田县文江镇人民政府关于“古渡文江”航线提升及景观改造工程项目。同时,海峡两岸茶企茶人分享种茶趣事,以切身感受讲述两岸美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活动期间,还颁授了5位“大田美人茶制作大师”和5位“大田美人茶制作工匠”。

大田有着悠久的茶贸历史,北宋年间(1086年),阳春村普照堂僧人开始种茶供佛。元朝学者郭居敬所著的《百香诗》之一《茶》,为大田最早的茶诗。清朝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将大田武陵雪山茶作为珍品进贡,大田茶叶因而驰名海外。

山峻水秀,茶韵悠长。大田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美人茶之乡”,全县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境内峰峦叠翠,云雾缭绕,90%以上的茶园在海拔800米—1200米之间,独特的宜茶环境,滋养出了大田美人茶的“三贵”特质,孕育了众多优质名茶。

近年来,大田县立足高山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将大田美人茶作为全县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推动,以《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为契机,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制定推进大田美人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加强产地管理,保障产品质量,补齐产业短板,促进美人茶延链补链,推动美人茶提质升级,提升品牌知名度,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筑就富民新路子。推进生态茶园、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美人茶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加强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全面推广金萱、青心大冇、梅占、金牡丹、软枝乌龙、黄玫瑰等新品种,持续推进茶农培训行动,强化大田美人茶项目策划、技术指导和品牌宣传,深化拓展茶园A级景区、茶旅康养基地等新业态,培育百亿茶产业链,把大田美人茶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让大田美人茶成为一张响亮名片、让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 

大田县被评为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美人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全国最美茶园、全国绿色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等荣誉,国家质检总局将大田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大田美人茶开茶节”纳入闽茶文化品牌,“大田美人茶”纳入全省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涉茶人员10万人,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310个(其中:台商合资美人茶企9家,种植美人茶茶园面积1.95万亩,产量946吨,产值达2.35亿元),年加工毛茶1.6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0亿元。其中,共有适制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年产美人茶43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

此次活动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三明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指导,三明市农业农村局、三明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大田县人民政府承办,闽西南协同办、厦门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三明市台办、三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青团三明市委、厦门卫视协办。(钟宛余|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 胡美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