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5 17:17:27
分享

中国日报6月25日讯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6月23日在北京召开。此次活动由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道德文化研究院和岳麓书社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丛书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长向玉乔教授主编。丛书共六册,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史论、哲论、政论、文论等多个领域广泛搜集相关经典文献,并通过简明扼要的文献解析,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历史、精神标识、文化精髓、现代形态以及中华民族的文明观等论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揭示了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新书发布环节,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的建设成绩,认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的出版,是湖南师范大学教师自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谢清风在发言中强调了学术出版工作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支持丛书出版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丛书主编向玉乔教授详细介绍了丛书的编撰背景和主要内容。

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中华文明观”“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指出,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观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是全国首批具有开创性、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学理性强、体系性强、创新性强等鲜明特征。

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认为,丛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文献支持;既有价值关怀,又有知识建构;体现了湖南学者坚持传承弘扬湖湘文化乃至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正创新学术传统。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从文明与价值系统的关系、文明与民族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丛书以文明为核心概念展开研究,生动呈现了文明的多重向度,特别是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神韵及其开放性特征。

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研究中华文明应该关注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第二个结合”、湖湘文化的时代定位等论题,展现宏大视野;湖湘文化不仅是地方文化,而且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形态。

南京大学郭广银教授建议学界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论题继续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重点探究“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论述了文化活动与人类意义世界的关系、“两个结合”的文明史意义,认为丛书的出版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华发明提供学理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甘绍平研究员强调,丛书具有创新性、前沿性,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也充分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同时强调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孙春晨研究员认为,学界应当从学理上厘清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要概念的内涵要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深刻阐发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认为,丛书具有学术建树性、理论系统性、文献经典性三大特点,能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中共中央党校靳凤林教授指出,丛书很好地将理论宣传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文献编选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和系统性,体现了研究团队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学术素养。

北京大学刘曙光教授认为,丛书不仅弘扬主旋律、体现守正创新学术精神,而且具有结构合理、方法创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等特征,是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邹硕 朱友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