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天府街道:以担当之姿,多措并举筑牢稳就业保民生基石

来源:中国网政务
2024-12-12 14:25:19
分享

为切实有力地推进辖区居民就业创业,全方位、高质量提升居民就业创业水平,近年来,温江区天府街道在区人社局的领导支持下,按照标准化服务思维,以温江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蓉易就业”服务站点等作为核心阵地,全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涵盖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创业促进及权益保护等在内的一站式就业创业公共服务。

摸清就业需求,夯实服务基石,构建精准就业服务生态

在标准化服务建设进程中,天府街道始终秉持追根溯源的理念,以辖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借助全面摸排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精准帮扶与个性服务相融合等方式,持续夯实就业服务基础,逐步构建起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生态。

全面摸排,动态管理提效率。天府街道通过问卷调查、电话了解、上门走访等方式,建立全域就业促进工作台账,分类建成失地农民(老市民)家庭情况、各社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员就失业情况、求职者信息及意愿台账,根据不同类型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并进行动态跟踪和及时更新,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意愿清、服务需求清。

精准帮扶,个性服务促成果。搭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并以此为载体,按照标准化服务规范,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社区居家赋闲群体、社区就业困难群体、社区特殊对象群体等提供就业心理辅导、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岗位对接等一站式“家门口”就业支持服务。通过“诊断评估”一人一档、“制定处方”一人一策、“实施援助”一人一团三步走策略,为重点群体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搭建失业人员互助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成立“蓉易就业”基层服务站(点)2个,设置就业工作窗口,配备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求职登记、岗位发布、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15项“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

创新形式搭台,多元活动唱戏,解锁多彩共赢就业渠道

天府街道积极链接多方资源,聚焦就业重点与难点,2024年成功举办春风行动、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旭辉Cmall大型招聘会等就业促进活动21场,提供就业岗位2803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389人。

聚焦重点,专场招聘惠泽民生。持续开展多场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切实解决该群体就业困难的现状,助力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就近就地就业。2024年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集结87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不同类型工作岗位,同时以政策宣传、求职登记、培训咨询等功能区为输出通道,为求职者解读社保、就业等政策,发放宣传资料,达成就业意向262人。

创新模式,招聘集市聚人间烟火。结合传统节日如中秋节举办招聘夜市,120 +企业“出摊”揽才,提供3500+岗位,求职者“city walk”式找工作,打破面试“正襟危坐”的刻板印象,松弛感拉满,吸引居民4000余人次,现场求职登记15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余人。

强化技能培训,抓实政策宣传,共促就业态势向优向好

在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中,天府街道将“强化技能培训,抓实政策宣传”作为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又一关键着力点。通过不断优化技能培训体系,为居民们提供丰富实用的技能学习机会;同时高度重视政策宣传工作,以多种创新形式确保各项惠民惠企政策深入人心,推进区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持续向好。

按需施培,赋能劳动者精准进阶。针对辖区待业人员,天府街道按照劳动力年龄、培训需求、文化程度等因素,充分利用各社区阵地,根据群众培训需求和意愿就业方向,定制培训课程,2024年已针对性开展“返创”和“品牌”培训7期共培训245人,推荐就业78人;依托街道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聚焦产业发展路径,支持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加技能培训,同时鼓励企业在职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分类分层地实施就业引导、订单定向、在岗提升、失业再就业、创业提升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持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直通宣传,全面提高政策知晓率。近两年,天府街道通过开展“360直通车”活动、在各招聘活动现场安排多部门“政策通”等形式为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2024年春风行动中,街道特别联合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新经济与科技局、区司法局、团区委、区残联等单位围绕社保、医保、就业创业、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等为群众和企业现场答疑解惑,宣传最新惠民、惠企政策,全方位、多渠道推动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破解就业难题。

接下来,按照区人社局规划,天府街道将以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核心持续发力,进一步全面激活其效能并深度整合资源。以完善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体系为抓手,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现有公共空间资源,探索打造便民、普惠、高效的就业创业基层服务机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网入格”,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就业集市,凭借“小而精”的各类招聘活动,搭建企业和待就业群体“零距离”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人岗精准对接,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实现待就业群体与用工企业“双向奔赴”。(来源: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