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一场主题为“孔院20载,桥连世界心”的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马达加斯加等11个国家的13名优秀“汉语桥”选手齐聚一堂。活动由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刘陈凰担任主持人,通过故事分享和专题研讨的环节,展现了“汉语桥”作为连接世界各国青年的桥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故事分享:情深意切,心向远方
活动在一片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来自墨西哥的古勇骥,穿着去年参加“汉语桥”比赛时的衣服,带着激动的心情,分享了自己从对中文一无所知到参加“汉语桥”比赛,再到在北京大学学习的心路历程。他动情地说:“感谢语合中心和孔子学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来到中国,见识不一样的文化和世界。”
随后,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非洲冠军、来自喀麦隆的后羿走上台前,以名为志,他梦想成为像后羿一样敢于挑战、无私奉献的英雄。“刚开始转学中文专业时,我非常迷茫,甚至想过放弃。但孔子学院的夏老师一直鼓励我,让我坚持了下来。”他感慨道,“我的梦想是成为非中之间的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我的国家。”
其他选手们的故事同样精彩。圭亚那的赵月升,带着对中文的热爱和追求,从去年的“汉语桥”观摩团成员,到今年以选手的身份站上全球决赛的舞台,让梦想照进现实;马达加斯加的李嘉,从零基础开始,克服语言障碍,历经两次参赛的历练,最终荣获“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一等奖;约旦的志文,因一次中文课上闹出的笑话激发学好中文的决心,从此对中文学习倾注了满腔热情;突尼斯的杨夕,在家乡中文学习者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渴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他们的故事,是“汉语桥”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深情告白。
专题研讨:多元视角,深度探讨
专题研讨环节,12名选手被分为三组,围绕不同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A组以记者的身份探讨了“媒体宣传与‘汉语桥’品牌塑造”,发言代表列娜提出了利用短视频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媒体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中文学习吸引力的创意。她认为,这些新技术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B组以外交家的身份讨论了“‘汉语桥’:连接世界的语言桥梁”。发言代表白利雅分享了参加“汉语桥”比赛的经历,她强调了语言作为桥梁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和交流,能够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她深情地说:“我以为的最高峰,成为了自己的出发点。”
C组以汉学家的身份聚焦于“文化差异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发言代表范云捷深入剖析了文化差异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她认为,中文教师应增强跨文化意识,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活动感受:重温回忆,展望未来
随着活动的深入,选手们的回忆被唤醒,回想起自己曾在“汉语桥”上的参赛经历。他们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共同经历了无数个难忘的瞬间。这次活动,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汉语桥”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莫桑比克的玛丽娜说:“‘汉语桥’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非中友谊的使者。”
孟加拉国的王亚丽说:“‘汉语桥’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学好中文的决心,希望未来能为两国友好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一致表示,参加“汉语桥”比赛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中文知识,更收获了友谊、成长和梦想。这次活动,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文及中华文化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和道路。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汉语桥”将继续发挥着连接世界的桥梁作用,让更多的人爱上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