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政文化砥砺为官之本,是领导的自律修养;以党的信念打造勇担当、善作为的班子,是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党委政府班子的不懈追求。该团队努力做到,讲政治,增强班子“原动力”;讲原则,提高班子“战斗力”;讲事业,班子释放“向心力”;讲团结,班子便有“凝聚力”;讲廉政,班子便有“感召力”。他们同时做到:廉洁奉公不当贪官,秉公办事不当昏官,勤奋务实不当懒官,拼搏进取不当庸官,敢抓敢管不当软官。鄌郚镇党委政府领导致力于树廉政风范、立务实作风、获高效发展、增民生福泽。他们给予社会与百姓的承诺,在拼搏中都变为现实,在富美画卷中展示绚丽。
先锋弹奏“行军曲”
高效发展铸硬核,作风新,标准严,效能高
龙韵开启,虎势创业,新局向荣。今年以来,昌乐县鄌郚镇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深入推进“党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党建文化引领力、文明有礼驱动力、文化事业服务力,用心用情打好“党建文化牌”,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设施建设,筑牢品牌“强阵地”。依托基层党组织阵地,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全镇全覆盖,配备红色讲堂、文化活动室、谈心谈话室等功能室,并由基层经验丰富、政治素养高的老党员、老干部定期开展党建宣讲和涉农惠民政策宣讲等活动。今年以来,司马沟村在党员、群众的支持下,自筹资金新建600平米的村文体广场,党建文化氛围浓厚。“建成文体广场之后,宣传党的政策更为直观便捷,村民对基层党建工作认可度更高了,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司马沟村支部书记刘恩高表示。
开展多元活动,绽放服务“新风采”。今年上半年,由离退休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分工负责,在全镇范围内举办“一村一品一文化”系列活动,持续丰富文化供给,为群众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同时,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将文化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戏曲文化的精髓,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让文化的“源头活水”流进农民群众的“田间地头”。
发扬老干优势,打造银龄“文化团”。注重挖掘农村文艺人才、培养基层文化能人,精心打造小剧团、健身广场舞队伍、太极拳健身队等本土文体队伍,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辅导员和文化带头人,提高基层党建宣传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力求精准化提供党建文化服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激发农村基层党建新活力、新动力。
文化力量,可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未来,鄌郚镇将继续坚持推进“党建+文化”建设,营造与人民群众贴近度更高的沉浸式体验的文化氛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切实增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先锋释放“冲锋曲”
“一体五翼”开启社会治理新动能,心相和,序趋稳,共励志
“和弦”工作法是以“和”打基础,合场所、合人员、合制度,达到成人之美解民忧的目的。以“弦”化纠纷,站所与社区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在做实源头微调、用好村级众调、融通镇级共调、闭环常态运行四步“弹拨”之间解决矛盾纠纷。
镇“一站式”矛调中心是在镇乐器产业大厅,利用600平方米楼房打造的四室一厅一平台,目前入驻部门达到12个。中心每周召开矛盾纠纷专题调度会议,落实矛调登记制度、考核制度和督办制度。2023年共调解并解决案件873件,矛盾纠纷全部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鄌郚镇政府统筹部署,在各行政村设置村级矛调室,让村民在家门口有个说事拉理的地方,让群众在有仪式感的环境中感受公平正义。矛调室做到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成效,2023年各村调解矛盾纠纷579件,调解未果并上报镇级矛调中心23件。
“和声之家”是鄌郚镇司法所在工作中摸索出“听、查、解、答”的四步调解法,成员包括信访、司法、公安等10个部门。对于群众反应强烈、处理较为复杂的疑难案件,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把脉会诊,2023年共解决疑难信访案件17件。
坚持工作触角下移,设置包村干部遍访制度。由114名机关干部分别包靠114个自然村并定期开展遍访,遍访队伍每周六走进千家万户,每周六下午由各社区书记组织就群众关切问题进行集中研究解决。2023年,包村干部累计入户7000余次,摸排解决各类问题矛盾5000余件,真正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把苗头化解在萌芽。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提出12345热线工作“礼·理”工作法,“礼”在以礼待人,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了解并解决群众诉求;“理”在以理服人,梳理政策依据,还原事实真相。2023年全镇共办理12345热线3985件,一次办结满意率为95.10%,一次办结解决率为84.37%。
先锋同唱“和弦曲”
富美 坐 标画出乡村振兴制高点,新颜值,新风尚,新 气质 ,新价值
走访中得知,鄌郚镇位于潍坊市昌乐县西南部,总人口8.2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南鄌北都”的盛誉,系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中国无籽西瓜之乡。今年以来,鄌郚镇瞄准“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群化、农村现代化”目标定位,夯实组织基础,做强特色产业,着力推动“白浪河源·魅力吉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该片区涵盖南展、东杨庄、陈家店子等6个自然村,现有村民1459户、4867口人,耕地面积5500余亩。
亮点之一:夯实组织基础,锻造有力战斗堡。高位谋划,构建片区建设格局。立足镇域现有资源禀赋,聚焦鄌郚特有“四个文化”,依据村庄基础、产业布局、区位优势等条件,确定了大沂路“一条主轴”、吉他西瓜“双点开花”、“五大振兴”同促共进的示范片区建设格局,致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片区发展新蓝图。
党建引领,缔造联村共富合力。以片区党委为统领,成立电声乐器直播电商产业园区党总支,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产业,用电商“小窗口”撬动产业发展“大市场”;创新探索“联村共建”发展模式,采取“整合资源、村企抱团、联合发展”的办法,鼓励村集体成立“一村一品”合作社,实现村民共同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亮点之二:做强特色产业,筑牢经济发展高地。优势赋能,提升工业经济质效。依托示范片区内的乐器产业发展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乐器产业园,构建“一中心两园区”产业发展体系,先后打造重点产业项目14个,过亿元项目8个,全力以赴推进昌韵达音箱制造、亿通乐器等6个特色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力提速示范片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镇域省级吉他博物馆已初步完成展陈设计,昌韵达音箱制造项目已经投产、亿通乐器项目已经落地,“鄌郚吉他”入选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鄌郚镇规范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土地流转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致力打造鄌郚优质农品品牌,推动实现农产品种植、管理、销售一体化运行。目前康远农业物流产业园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建设完成,伦家埠坡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主体已完工,昌乐乐都瓜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小吉他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
亮点之三:发展新兴业态,激活片区发展引擎。首先做到文旅融合,深挖“四个文化”潜能。以“白浪河源—文艺刘庄—青上铜矿旧址”为主线,延伸示范片区辐射范围,围绕鄌郚“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吉他文化、西瓜文化”,打造“鄌郚印象”乡村记忆馆、“文艺刘庄”特色文化品牌、青上铜矿文旅项目、孟家峪白浪河源头旅游项目,精心设计白浪河源红色文化、“鄌郚印象”研学路线,不断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内涵和载体,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强化开拓创新,开辟电商直播赛道。邀请专业团队打造“鄌郚臻选”直播平台,按照“乡村振兴、线上直播、产地直供、联合助农、惠民保质”运营理念,注册成立“昌乐县鄌郚臻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抱团发展农村电商经济。目前,直播展示中心、供应链中心、主播孵化培训中心已建设就绪,平台计划销售初级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鄌郚吉他和非遗手工文创等,预计带动周边群众年增收500万元。
加大力度优化民生保障,塑造和美乡村风貌。镇域美化,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力。积极推广“公益物业”管理理念,以大沂路为主轴,以东杨庄村、刘庄村为节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维修等,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以来,片区累计打造“花园式”小菜园120余处、口袋公园7处,栽植绿化苗木3千余棵。
服务惠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探索推广矛盾调解“和弦”工作法,发挥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和村级矛调室作用,包村干部常态化遍访,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大力培育民间文艺团体,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等文体活动,依托省级美丽乡村刘庄村成立了全国首家村级文联,开展文艺刘庄过大年、清明桃花节等系列文艺活动,片区建设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成果优秀,公信力提升。该单位用两个优良传统的尺度去衡量走过的路,一切变化都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关。党员的信仰与精神,都与一个地区的发展提升融汇于一起,党性文化在土地的丰收富足中尽显本色。
(作者:鲁政宣 昌广讯 潍众闻 马程 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