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确提出支持工业化建造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首个推动交通建筑工业化“试点”举措

来源:东方网
2024-10-13 14:39:45
分享

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关于高水平推进公路水运工程工业化建造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支持工业化建造产业发展,争取到2025年建成20个左右公路水运工程工业化建造基地,加快设计标准化体系编制进程。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推动交通建筑工业化“试点”的举措。

早在2020年,《浙江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就提出,要推动交通建筑工业化发展,建设一批省级交通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2023年底,《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了预制构件商品化采购相关内容,为《意见》的出台铺平了道路。

浙江之所以能快速推进交通建筑工业化试点工作,主要得益于浙江域内各大交通建筑企业的先行探索,其中就包括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交工”)的实践蓝本。

2017年,浙江交工以“打造全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建筑工业化领军企业”为使命,超前布局了绿色节能、低碳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的交通建筑工业化基地。截至目前,已与绍兴城投、金华交投等17家市(县)级国有投资平台合作,累计在省内落地13个建筑工业化基地,覆盖省内9个地级市,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省内成网出效益,产业协同促转型”的发展格局,为浙江省大范围推广交通建筑工业化提供可行性范本。

“《意见》的出台为交通建筑工业化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制约交通建筑工业化产品销售的壁垒被打破,新的商品化模式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还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引擎。”据浙江交工建筑工业化事业部总工程师宁英杰介绍,相比传统施工方式,交通建筑工业化在提质增效、资源集约、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交通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之一,更对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众基地中,浙江交工的绍兴建筑工业化基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7条生产线、1个混凝土拌合站、2个钢筋加工车间,基本实现人、机、料、生产工艺数字化管理。车间里生产的长宽高规格不同、重达百吨的桥梁立柱等预制构件,像“搭积木”一样被高效组装。在投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该技术能平均缩短40%现场工期,减少60%用工。根据实操测算,绍兴基地最高峰可同时为20个项目提供预制构件产品,平均节约临时用地1000多亩。 

此外,通过标准化生产线、智能安监设备、机器换人等投入,建筑工业化技术大大降低了安全生产风险,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绍兴基地为例,目前已投入浙江交工率先研发的半成品检测机器人、成品检测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其中,焊接机器人可以一次性自动抓取50根钢筋,自动完成焊接、码放等工序。

“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有效减少了固废排放,预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9000kg。一台焊接机器人可以替代2到3个工人,换算下来,一台机器人一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20到30万元左右。”宁英杰坦言,数字化管理和多机器人联动的效应非常明显,不仅制造速度快、质量可控,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浙江交工在建筑工业化产业发展的探索,证实了这一模式不仅具备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交通建设行业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方向。

随着《意见》的落地,交通建筑工业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阶段,也给浙江交工带来新的机遇。未来,浙江交工将以建筑工业化基地为依托,持续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大力推广交通建筑工业化新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舟岱大桥、临建高速、杭绍甬高速等省内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中。(饶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