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来源:东方网
2024-07-04 14:53:04
分享

穿越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如一股暖流,温暖了甘孜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他们不仅助力甘孜县的乡村振兴事业,更在教育领域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带动当地教师共同成长。

(罗布林二中正大门)

创新课堂教学

清晨的甘孜县,阳光洒在教室的窗棂上,也映照在孩子们期待的脸庞。

“同学们,准备好迎接一堂不一样的语文课了吗?”在罗布林第二中学的课堂上,采访人员看到,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李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相对于同学们而言,与以前不同的是,这天,李老师用了一首古诗作为引子,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随着李老师的讲述越发深入,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首古诗描绘的场景中,看到了青山绿水、听到了鸟语花香,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怒哀乐。

而在旁边的数学课上,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王老师则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他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每当孩子们解决了一个难题或者完成了一个挑战,他都会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肯定。

“以前我总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但现在我发现学习其实很有趣。”一个孩子兴奋地说道,“工作队的老师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我们知识,让我们终于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罗布林二中学生在打篮球)

胡丽是2023年到甘孜县开展对口支援的骨干教师之一,也是在众多对口支援的老师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在他眼里,“教育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在抵达甘孜县后,她没有急于推行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先深入了解当地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

“我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的英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胡丽老师回忆起初到甘孜的情景,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但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英语的潜力,只是需要找到一种适合他们的方法。”

为了找到这种方法,胡丽老师深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她创新性地提出了“常态课八步”教学模式,暨课前预习、充分准备,复习检测、温故知新,激情导入、目标确认,学案导学、自主互助,精讲点拨、跟踪训练,形成检测、反馈纠正,归纳梳理、总结点评,布置作业、课外延伸这八步。

这一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通过八个步骤的有机组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效率。

“你能想象吗?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用英语进行对话,那种氛围真的太棒了!”一位当地教师兴奋地跟采访人员说道。

采访人员第一次见到胡丽,当时她正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用英语演绎一个个生活中的小场景。在现场,采访人员看到,虽然有些孩子的发音还比较蹩脚,但孩子们的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用英语流畅地交流,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中。

“以前我觉得英语很难,但现在我觉得它很有趣。”一个学生跟采访人员分享道,“胡丽老师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习,这种方法,我觉得学起来比较容易,也更有动力。”

如今,在胡丽的引领下,甘孜县与龙泉驿区首次开展了英语学科联合教研,甘孜县首次举办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大赛,而她指导的甘孜县青年英语骨干,2名教师获得了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教师获得了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分别获县一、二等奖;近年来,罗布林第二完全小学的英语成绩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罗布林二中的操场)

革新教师理念

“刚来到这里时,我确实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黄慧章老师回忆道。破旧的教室、匮乏的教学资源,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却异常强烈。那一刻,她便下定决心,要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升受援地教师的专业素质。”黄慧章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培养出一批能够自主发展、持续进步的教师队伍。”

黄慧章以前在龙泉驿任教的时候就是一位骨干教师,来到甘孜县后,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心急如焚。冷静下来,他没有选择高高在上的指导方式,而是深入课堂,与当地老师并肩作战。“我们一起探讨课程的设计,我分享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他们则分享了对学生的了解和实际教学经验。”

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让当地老师们感受到了尊重和认可,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些陈旧,但不知道如何改进。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我们现在也更有信心去引导学生们走向成功。”一位当地教师跟采访人员说道。

除了教学理念的更新,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还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他们不仅捐赠了大量图书和教具,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教师提供了持续的学习支持。

“我们建立了教师交流平台,定期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这样,即使我们离开甘孜县,当地教师也能随时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黄慧章介绍道。

如今,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甘孜县的教育事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而当地教师们,也在与工作队的交流中不断成长。

“以前我们总是闭门造车,现在有了工作队的帮助,我们可以随时交流和学习,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位当地老师兴奋地跟采访人员说道。

(罗布林二中学生在打羽毛球)

采访人员了解到,从2020年8月起,黄慧章在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办和龙泉驿区教育局的共同指导下,她与她的帮扶团队一起,通过课题搭台、专业引领,推动受援地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帮扶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如今,除了黄慧章的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红傧名师工作室、刘延美名校长工作室也相继在甘孜挂牌。名师工作室的引进,为塑造本土专家型教师团队,提升甘孜县教师团队整体业务能力水平贡献着力量。

(罗布林二中教学楼)

帮扶成效显著

龙泉驿与甘孜县,虽山水相隔,却因教育紧密相连。自龙泉驿区伸出援手,启动对甘孜县的教育援助以来,在这里,名师不再是遥远的传说。教学资源的共享,更是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甘孜县的教育土壤。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同一股清流,为甘孜县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教师培训,则如同一场及时雨,为甘孜县的教师们带来了成长与蜕变的机遇。龙泉驿对甘孜县的教育援助,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育合作,更是一场民族教育精神的铸就。

也正因为如此,2024年,甘孜县175人参加一类模式高考,本科上线人数84人,文科上线人数位列全州第一,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智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各学校智慧教育硬件、软件配备,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多渠道、全方面、深层次融入学校治理、教学管理等方面。”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成员、甘孜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挂职)邹长勇介绍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