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 “一站式”学生社区打开育人新空间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6-27 15:42:48
分享

■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一站“职”达,助推“家门口”就业。前不久,韶关学院商学院打造小而精的招聘会,将企业引入紫薇苑学生社区,为学生搭起就业“金鹊桥”。学校多个二级学院依据专业特色,精准邀请相关企业到学生社区开招聘会,让学生走出宿舍就能享受“一站式”求职指导服务,享受全链条、有温度、精准化的就业帮扶。

这是韶关学院推动学生社区为学生思想解惑、心理解压、学习解困、生活解难、就业解忧的缩影。学校一直秉承“学生在哪里,育人的阵地就在哪里,思政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按照“学院、年级、专业、班级”相对集中住宿的原则,统筹规划学生宿舍布局,一体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目前,全校20个学生社区均配有“一站式”服务的多功能室。

韶关学院着力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为学生成长蓄能增量。学校以“党委领导”强责任、聚合力,以“学工牵头”强体系、显特色,以“支部引领”强阵地、树导向,以“教师协同”强支撑、促长效,以“学生参与”强覆盖、育自觉,以“多维素质”强育人、建氛围,将学生社区“末梢”转变为思想引领、发展指导、生活保障等工作“前哨”。

党建领航把向聚力绘好社区育人蓝图

“社区经常举办党课讲座、红色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党的认识。”前不久,韶关学院丹竹苑社区学生黄鑫成为预备党员,她不仅在学业上追求优秀,更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在行动上向党员看齐。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把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向的根本所在。”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说,社区党组织的有形有效覆盖,是撬动育人力量“沉下去”、管理服务“提上来”的关键所在。学校将党组织“全嵌入”学生社区治理体系中,通过全覆盖打造“红色堡垒”、全嵌入织密“红色网格”、全链条传递“红色关怀”,不断增强党建引领磁吸力、磁能量、磁效应,深化党组织在学生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为实现社区党的组织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韶关学院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学校实行“党员宿舍”挂牌,营造“一名党员带动一个宿舍、一个党员宿舍带动一个楼层、一支队伍带动一栋楼、一个工作站带动一个社区”的良好社区党建氛围。

韶关学院还推行“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建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党员工作站“双报到”制度。学生党员全员加入所在社区党员工作站,在社区亮身份、作表率、比贡献、长才干。学校将学生党员在社区的表现,纳入各类评奖评优评先考核范围;将学生预备党员在社区的表现,作为其能否按期转正的考察依据之一;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在社区的表现,纳入入党培养考察内容之一。

学生社区逐步成为学生党建的前沿阵地。目前,韶关学院实现党组织对社区楼宇、楼层全覆盖,形成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区“三位一体”的党建新矩阵。

“一线规则”汇聚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

“将育人力量浸润到学生社区,及时捕捉、解决学生遇到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问题,才能彻底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孔云龙先后带队深入金竹苑、梧桐苑等20个学生社区,开展校园学习、生活服务质量提升专题“深调研”的实地走访和工作指导,努力确保“一站式”学生社区全面建设得到统筹强化、系统推进。

近年来,韶关学院校院两级负责同志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每人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等。2021年以来,学校在学生社区开展校领导“七个一”联系师生活动721次,机关干部联系师生活动168次。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韶关学院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下沉、学工队伍全员下沉、教职员工分类下沉、后勤人员全时下沉,构建学生社区“校—苑—楼—层—室”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分管校领导担任总网格长,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担任各层级网格负责人。

入驻丹竹苑社区办公后,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徐晶深感与学生思想、心理上的距离更近了,“现在学生经常找我们唠嗑,更愿意敞开心扉和我们交流,开展学生工作事半功倍”。

韶关学院较早实现全体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办公。部分辅导员在责任社区住宿,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辅导员们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生涯规划等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有了“大家长”和“主心骨”。

“学校在社区设立班主任工作室,让我们班主任有点可去。”班主任李广武几乎每周都会前往金竹苑社区不少于5次。他建立榜样机制,与学生谈心谈话,引领学生向正能量看齐。韶关学院明确提出班主任定期开展宿舍走访等“十个一”工作要求,将班主任在学生社区开展“一站式”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表现,作为其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考核标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韶关学院副校长何金明说,学校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安全教育队伍,以学业导师的身份在社区发挥作用,每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少于两次,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等。目前,学校形成辅导员“管总”、班主任“管班”、社区导师“管个”、学业导师“管专”的全方位社区育人格局,做到全员参与、全时保障、全方位守候。

“一苑一品”打通一体化育人的“纵贯线”

洗衣房、暖心厨房、自助餐吧、社团活动室、自习室、舞蹈室……韶关学院紫薇苑社区拓展功能布局,让学生“学在社区、乐在社区、成长在社区”。

为转变学生社区单一生活空间的功能,把“场景式”育人理念嵌入社区空间,学校遵循“多功能集成”原则,先后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和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在每个学生社区,配备一个党建文化展示区、一间标准规范党员活动室、一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体验室、多间学生多功能体验室。

学生林庆铃所在的芙蓉苑社区,设有“一站式”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有人值班。韶关学院以校园片区为单位,建立4个“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进驻学生社区开展工作,将资助、证照、保险、就业、创新创业服务纳入社区服务范畴,优化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让学生办事“少走一趟路,少推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尽可能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如何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从“重硬件、重服务”转向“重内涵、重引领”?韶关学院金竹苑结合体育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体+能+育达人”苑区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在紫竹苑打造“舒心儒雅”心旅·茶语工作室;碧桂苑结合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业特色,打造“蕙质兰心、德艺双馨”品牌,建设“共和国音乐记忆”专业思政学习实践阵地。

近年来,韶关学院深化学院与社区“双协同”,把专业特色贯穿于社区育人的全链条和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与院系特色,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实际需要,以社区为空间,“因院制宜”开展文化成果展示、优秀典型示范、社区课堂讲座等育人实践活动,总结凝练“一苑(院)一品,一社区一特色”精品项目,用时代思想铸魂、校园文化润心、专业文化强能。

如何提高各学院的创建积极性?韶关学院每年对各学院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进行评定评比,用立德树人成效来衡量工作实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

多维素质能力培育培养工程在社区“开花结果”

“社区就像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在多元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身的能力素质。”作为学校社委会主席,林庆铃参与到楼栋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韶关学院建立学生社区发展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区管理体系,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还将文明宿舍评选纳入学校荣誉体系,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社区建设。

“书法节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不仅是技艺的竞技场,更是交流与学习的宝贵平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黄鑫参加了丹竹苑社区的书法节,在这一过程中深入学习书法的窍门与精髓。

“学校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将学生社区从传统上的空间概念,拓展到学生成长服务的概念,促进学生多维素质能力的培育培养。”韶关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良有说,学校打造“知识普及+互动体验+实践活动”社区育人新格局,为学生在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志愿服务等方面提供“一条龙”全链条服务,推动社区从传统的单一生活空间功能向“全景式”育人空间功能拓展。

近年来,韶关学院依托社区党建文化阵地,多形式开展大学生多维素质能力培育培养实践活动,力促文化活动社区化、体育活动常态化、劳动活动新颖化、创新创业精品化。“悦享·读书会”等学习课堂,书法课堂等特色教学班,手工、器乐等社团活动,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一系列特色亮点活动以浸润式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韶关学院挖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优化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体验室建设,在社区定期开展丰富的劳动体验项目,将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园地建设、园林绿化维护与学生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展现劳动新风尚。

多维素质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有效汇聚起向上、向善、向未来的正能量。3年来,学校开展各类社区育人活动600余次,参与学生约7万人次,开展各类劳动教育9000余学时,参与学生近8万人次。

(张良有 何国举 何振环 李丽群)

编辑:rwzh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