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妙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4 14:30:55
分享

近年来,新疆库车市伊西哈拉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图为游客正在购买库车大馕 (谢超 摄)

2月21日,走进库车市伊西哈拉镇硝尔巴格社区的大馕小巷,打馕师傅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批馕饼,这些馕饼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有不少订单将通过快递发往国内多个省市。

大馕小巷是伊西哈拉镇在2023年精心规划打造的项目,通过统一集中规划,使原本分散的打馕产业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小巷内11家打馕店的28个馕坑每天能产出约1.8万个馕,日营业额可达4万元以上。大馕小巷已成为辖区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致富产业,同时也成为了传播库车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大馕小巷陪伴馕饼店员工阿补杜萨拉木·托乎提尼牙孜说:“现在是淡季,一天卖五百多个馕,夏天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卖1000多个馕,我们的馕品种特别多,味道特别好。”

随着库车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伊西哈拉镇充分利用离市区近、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鼓励辖区群众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富民产业,让众多群众从中受益,吃上了“旅游饭”。作为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阿斯塔纳美食旅游城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对待客包厢和宴会厅进行了新建与升级改造,目前虽处于旅游淡季,但每天的待客量仍能保持在1000人左右,而在旅游旺季,这一数字更是高达2500人到3000人,并且带动了当地50多位村民就业增收。

阿斯塔纳美食旅游城经理买合木提·艾尔肯说:“现在来库车旅游的人特别多,我们升级改造后能招待更多客人了,希望有更多游客到我们这来吃饭、游玩。”

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如何让“过境游”转变为“过夜游”,伊西哈拉镇紧盯民宿产业,依托库木艾日克村毗邻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区位优势,构建起“民宿集群+星级农家乐”的旅游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末,已建成主题民宿32家、特色农家乐19家,其中7家自治区星级农家乐,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13万人次,创收4000万元,带动400余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5年借势城中村改造,伊西哈拉镇还将在此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努力将该村打造成为集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库车市伊西哈拉镇副镇长奥布力喀斯木·塔依尔说:“通过项目的推进,我们还将持续引入大量的优质文旅产业,开发乡村特色文旅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村庄从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化为以文旅为支撑的多元发展模式。”

村民米娜瓦尔·阿布拉家也处于城中村改造范围,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她隔三差五的就要去走走看看,看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精致新房,她对未来依靠旅游产业过上好日子的生活充满期待。

米娜瓦尔·阿布拉说:“我今天看了一下这边的房子,以后也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看漂亮的房子,心里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的房子也是现在马上要拆了,拆完以后我们想着盖起来,然后把一楼给父母开个商店,我想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今年,伊西哈拉镇将紧紧抓住自治区旅发大会在库车召开的重大契机,围绕“一河、两片、三线、四区、五村落”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度整合辖区内的农文旅资源。以富民兴农为根本目标,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全面释放文旅发展新活力,助力更多群众稳稳地吃上“旅游饭”,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谢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