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信息中心指导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十五五’国家算力大通道规划布局”专题研讨会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会议及会议配套的多个主题研讨现场交流氛围热烈,企业家及相关领域学者围绕算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后,多位与会代表表示,此次会议为算力行业交流搭建了高效平台,令他们收获颇丰,期待未来借此机遇进一步推动领域内的创新与合作。世纪互联集团马炬分享了其对于AI大模型驱动下全国算力统筹、电算协同战略及普惠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世纪互联集团轮值总裁、AIDC战略事业群总经理马炬接受采访。(供图。)
马炬指出,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大模型技术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其快速迭代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经过几年的稳步推进,已构建起覆盖八大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的数字底座,为AI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商,世纪互联自2023年提出“All in AI”战略以来,在环京、华北、长三角及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布局了吉瓦级基地型数据中心和超算集群,提供全托管一站式服务,助力大模型训练及推理需求。同时,世纪互联还利用其遍布全国50多座城市的52000多个城市型数据中心,进行AIDC改造,以承载AI应用爆发带来的激增推理需求,为个人、家庭、小微企业及开发者提供服务。
在谈到电算协同战略时,马炬强调:“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并分享了其在绿色算力领域的实践。例如,世纪互联的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整合了2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及4.5万千瓦储能设施,绿电直供,成为行业标杆。此外,世纪互联还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合作,提出了“SPEAR工程”,通过解构传统能源体系,重构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新型电力系统。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了跨省绿电调配,还利于实现新疆、甘肃等绿电富集地区与东部用电高负荷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未来两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同比增长43%;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DeepSeek带来的算法效率的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用户和场景的加入,推动大模型普及与应用落地,重构产业创新范式,带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算力建设。
针对大模型普及带来的普惠化趋势,马炬表示,DeepSeek的开源模式极大降低了创业者及个人的使用门槛,但也催生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此,世纪互联正在将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扩展至城市层级,形成新型城市算力网络,打造“桌面高速直达”服务,为小微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算力支持。世纪互联还指出,未来行业需要规划建设更大规模的算力集群,支持基础模型训练,并关注AI应用爆发带来的城市型数据中心发展,推动训练算力与推理算力并重发展,同时深化电算协同战略。
本次研讨会层次高、覆盖广,从国家战略、算力布局到开源芯片等维度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国家信息中心的统筹规划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将加速我国算力产业与大模型技术的协同发展,助力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随着“十五五”国家算力大通道规划逐步落地,世纪互联将继续深化AI数字底座建设,推动电算协同创新,为AI时代的技术突破与普惠应用提供核心支撑。
(邱郁雯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