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前,母亲因左侧大脑前动脉瘤在蒙古国内做了开颅夹闭术,术后一直以来有右侧肢体乏力,反应迟缓,并伴有言语含糊、表情僵硬,检查又发现颈内动脉有严重狭窄。”又一位来自蒙古国的友人跨越千里为患病母亲求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万杰清通过国际连线,远程会诊。
经评估,仁济专家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手术后第二天,患者已经能够下床自由活动,右侧肢体肌力显著恢复,言语流利。“中国医生了不起!感谢你们,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多学科专家评估会诊,15分钟手术解决问题
10个月前,患者在蒙古国突发头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大脑前动脉瘤。在蒙古国内接受开颅夹闭术,虽然成功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术后恢复阶段,患者右侧肢体乏力、拾物困难,言语含糊不清,反应迟缓,表情也变得僵硬。
后续检查中,医生们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存在严重狭窄,康复之路再次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家属打听到,蒙古国已有多位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在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获得治愈,怀着迫切的心情,他们踏上了前往仁济医院的求医之路。
万杰清给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查看了患者的影像片,找到了隐藏在背后的罪魁祸首:左侧大脑前动脉A2-3段闭塞,同侧大脑中动脉皮层软膜支的侧枝代偿已经建立,但是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导致颅内供血不足,引起相关临床症状。
入院后,仁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赵辉林为病人进一步完善了头颅CT灌注和头颈部5.0T动脉管壁增强高分辨MR。
专家们发现,这位患者不仅是颅内问题,还有其他脏器的多发病。神经内科、骨关节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也迅速集结,进行了MDT讨论,充分评估病情,决定为患者实施颈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增加颅内供血,改善患者症状。
手术按预定方案进行。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操作,支架成型后血管狭窄显著改善,手术耗时仅15分钟。
术后次日,患者下床活动时发现,之前乏力的右侧肢体肌力显著恢复,言语也变得流利起来。术后各项评估结果都很好,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出院。
多位复杂脑血管病蒙古国患者在仁济获新生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目前团队每年治疗患者近2000例。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军峰表示,许多既往不可能的手术都将成为可能,既往风险高的手术也变得相对安全。
跨越国界的求医之旅不仅拯救了生命,还用医疗技术搭起一座中蒙友谊之“桥”。2024年12月蒙古国卫生部专员到访仁济医院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提出,“蒙古国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合作,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救治。仁济医院也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生命重焕生机。”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