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平,“90后”211高校学霸杨俊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毅然“逆流”返乡当“农民”,势必“让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
杨俊,黄平县旧州镇白纸桥村人,白纸桥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1991年出生的杨俊脸庞微胖,戴着一副蓝色边框眼镜,笑起来略显“书生气”,但他工作起来的模样干练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自信。
杨俊回忆,2015年毕业刚回村那会儿,父母不理解,“觉得没面子”。村民也议论,“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怎么又跑回来?”“大学毕业了又回村,混得还不如我们呢。”……诸多的言论没有动摇杨俊,反而激起他想在村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作为”。
经过一番调研后,杨俊同合伙人成立了黄平县弈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已于2022年注销),发展养蜂、养兔等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年产值达160余万元。带动农户200余户,参与利益联结贫困户60余户,被黄平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7年,村民民主选举杨俊到村委会工作。从此以后,杨俊便在村里扎下了根。哪家哪户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杨俊就想办法销售;困难家庭小孩读书难,杨俊就千方百计筹资解决;村民为小事争吵了,杨俊当调解员……
渐渐地,杨俊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2021年村“两委”换届,杨俊满票当选黄平县旧州镇白纸桥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成为一名“90后”村支书。
白纸桥村位于旧州镇东部,2014年与小村村合并为白纸桥村。全村所辖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多亩,共12个中心组25个自然寨,农业人口1117户4137人。
上任后,杨俊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先后争取到130万余元资金和物资,带领村民在小村村新修标准化水池2个,铺设水管近3000米,完成了小村村沟渠硬化6000米,完成了小村村10余户老旧危房,整改实施室内外硬化80余户,修建入户路2000多米,安装路灯300余盏,改造更换白纸桥片区供水管网2000多米……
全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杨俊成为了村民的“团宠”。村民对他的称呼也从“小伙子”变成了“小杨书记”。
白纸桥村地处旧州万亩大坝,冷水河穿村而过,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2022年,杨俊领着村“两委”成员大刀阔斧招商引资。利用独特的坝区优势,先后引进山帮蛋鸡养殖场、吊瓜子加工厂、野菜种植基地,创建白纸桥村娴树劳务农机队等企业。通过带动就近务工和利益联结分红、产业帮扶等方式,帮扶脱贫人口113户。还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了小村村烤烟种植示范区,小村村辣椒种植示范区,白纸桥村连片高粱种植示范区,白纸桥村1000亩稻+鱼+油菜轮作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2000余元。
同时,充分利用旧州大坝优势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带领村民大力推广冬闲田种植油菜,并开办“旧州镇油菜花节”,将“油菜花节”打造成“农文旅”品牌。
在旧州镇“农文旅珍珠环”战略的助推下,白纸桥村的地理优势和文旅内涵被进一步挖掘。村庄变美了,游客增多了,产业增加了,村民增收了……
现在,走在白纸桥村的乡村小路上,路畅灯亮,户洁庭美,水清村绿。随处可见在老年幸福苑开心唠嗑的老人,在蔬菜基地干活时不时哼两句苗歌的阿妈……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壮有所业、情有所寄,杨俊是这一系列蝶变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说:“很多人认为返乡就是躺平,我不这么认为。把我的家乡变得更好,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让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
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有了新力量!回乡10年,杨俊带领村“两委”探索了多条集体增收、村民受益、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成为白纸桥村4000多名老百姓信任的“当家人”。
而杨俊也掀起了白纸桥村振兴的“后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他的吸引下回乡创业、振兴家乡,他们正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让古老的家乡故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