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镇位于文化历史悠久的白鹿原腹地,是革命老区陕西省蓝田县的下辖乡镇,与灞桥区接壤,北临灞河,南依鲸鱼沟,境内曾建立西安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蓝田特别支部,又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享有西安“后花园、菜篮子、果盘子”等美誉。
去年以来,该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积极申报实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项目,大力推动红色文旅、设施农业和集镇面貌全面发展,“三箭齐发”,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立足红色教研“出发点”,建好一个“特别支部”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是蓝田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西安地区成立最早的党组织,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项目实施以来,该镇不断巩固“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改造提升成果,着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立足红色教研“出发点”,深挖红色资源,实施旧址提升,精心打造“初心讲堂”现场教学点,包含授课室、研讨室、接待室及餐宿功能,配套卫厕、停车等公共基础设施。
将教育培训课堂延伸至红色革命旧址,通过编撰《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手册》、设计编演情景剧《星火映鹿原》、组织开展“红领巾宣讲”等方式,打造以党校骨干教师、先进模范人物和党员领导干部等组成的讲师队伍,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在宣讲与教育中薪火相传,通过构建集培训、拓展、体验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并依托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让鹿原名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聚焦民生福祉“发力点”,铸就一条“幸福老街”
该镇集镇街道是樊、胡、李三村聚居之地,也是镇人民政府驻地。街道历史悠久,古往今来,人流不息,哺育了三万三千孟村儿女。项目聚焦集镇街道陈旧、设施落后薄弱点,积极响应群众期盼,实施集镇提升改造工程。新建集镇农贸交易市场,统一摊位集中摆设点,变堵为疏,解决了零散商户长期占道经营的历史难题。
通过改造提升主街道、村道及人行道5500米,铺设雨污管网、沥青路面,实施线缆落地工程,梳理细划功能区,极大改善了集镇街道长久以来“杂、乱、差”的环境面貌,街道焕然一新,群众纷纷称赞。通过进一步实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购置垃圾箱、垃圾转运车、洒水车等环卫设施设备,制定“集镇街道人居环境管理制度”、“农贸市场运行制度”等,明确责任措施,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引导规范村民群众行为。如今的孟村街道干净整洁,集镇环境规范有序、生态舒适,已然成为一条真正的、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老街”。
瞄准红绿融合“突破点”,打造一项“绿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该镇凝心聚力、谋定思变,依托中共蓝田特别支部丰富的红色资源,锚定“设施农业”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党组织+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深入挖掘产业绿色之美,高质量推进产业强镇建设。
持续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实施“以工代赈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冷藏库2个,硬化园区生产道路43条,增设灌溉井及大棚水肥一体化设备,着力解决“联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及其它7个“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果蔬储存运送、产能落后问题。
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建设“示范区孟村片区农业产业园、联镇集体经济产业园”2个,通过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引进建成“长庚久安农业产业园、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安花之韵花卉园区”3个,全年共新建设施农业产业园5个,逐步形成“四季有果蔬、全年有鲜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5个产业园新建设施大棚291栋,全镇累计共建成设施大棚1025栋,种植草莓、圣女果、乳瓜、青菜、蝴蝶兰等果蔬鲜花农产品,年总产值可达1.5亿元,带动本地就业1500余人。通过进一步拓展农文旅研学、农耕采摘等特色功能,聚焦特色农业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果蔬采摘节、“忙罢节”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擦亮“蓝田果蔬”特色品牌和农耕文化名片,成功获评“西安市产业强镇”称号。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