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新农人”?长三角乡村振兴师资研修班上找答案

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2024-11-15 13:41:12
分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11月13日—15日,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和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主办方的为期三天的长三角乡村振兴师资研修班暨乡创乡建人才培训班在城建职院和上海绿华创业园举行。

和以往的研修班以听为主不同,此次的培训内容改成了以参观调研为主。在分享环节,不少专家学者就如何留住和引进“新农人”支招。

新型职业农民后继无人,专家建议实施“新农人”引育行动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振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

乡村发展中通常面临三问:“谁来种地”“谁来管理乡村”“谁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主题为“打造新农人队伍,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能”的演讲时,王振指出了上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人才短板。“即使是上海,乡村人才短板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此外,传统农民老龄化、新型职业农民后继无人、创新创业者引不进留不住。”

他的观点是聚力打造现代新农人队伍,即上海有必要也有条件让新农人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那么如何打造一支新一代的现代乡村产业人才队伍,王振介绍说,这个队伍包括新一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新一代家庭农场主、新一代专业合作社经营人才、新一代乡村运营专业人才、新一代农业农村工匠等。

他建议,实施“新农人”引育行动。发挥超大城市城郊优势,用新机制畅通人才城乡流动,用好政策改善乡村创新创业环境,让新农人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

他还建议建设新农人孵化基地,开展“农创客”培养,引入科技创新孵化模式。加强政策倾斜和服务。鼓励和支持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成熟人才和大学毕业生下乡回乡从事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在户籍、缴纳社保、职称评定、创业资助、专业培训,还有土地供给等方面形成系统化的政策服务包。

王振还指出,要建设一支乡村产业振兴优秀“头雁”队伍。构建一对一服务机制,实施综合经营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和支持他们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教委职教处副处长马骏表示,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在乡村振兴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希望培训班的学员们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加强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探讨解决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凝聚服务乡村振兴合力,积极推动人才培养链、农业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让乡村成为就业创业、干事拼搏的广阔舞台。

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副理事长邵阳和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秘书长杜玉虎共同为“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揭牌。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力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动力。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处(就业创业处)副处长姚勇和上海互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共同为“上海互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揭牌。这一基地的建立,将为学员们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助力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秘书长、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秘书长杜玉虎,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创新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曹贤忠,上海互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盼,安庆潜山市天柱山镇林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徐若琼等4位专家学者、村支书代表被授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导师”聘书。这些导师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强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量。

据了解,此次城建职院创新创业学院邀请了一批在乡村振兴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涵盖乡村规划、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同时还安排了实地考察、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

今天和明天,学员们将参观城建职院退役军人服务站、劳模工作室、花艺实训基地、装配式实训基地、现代物业管理实训基地等。还将参观上海双拥工作展览馆、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核心示范基地、宋柏红名师工作室,考察崇明上海绿华创业园。实地考察乡村振兴项目:华电渔光互补项目、绿华垦拓馆等,参加“三融三区三创”创新人才培养座谈交流会,体验积极心理学茶话会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