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在云南省昭通市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十余家中央驻滇媒体和省级新闻媒体走进昭通,分成四个小组深入昭通市11个县(市、区)采访,讲述昭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故事。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昭通,在威信县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后的新起点。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说,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扎西会议”精神都始终激励昭通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勇毅前行。
多年来,昭通各族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当前,昭通市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制定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城乡居民收入和脱贫群众收入分别增长 6.3%和 17.14%、增速分别列全省第1位和第3位。昭通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全市五大产业产值有望突破 3000 亿元。
昭通市聚焦省委做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的“六种良好风尚”,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让广大群众、游客切身感受到“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今年夏季,日均在昭通避暑旅居游客达 20 万人以上。与此同时,聚焦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坚决扛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责任,境内 393 条大小河流实现“一江清水出昭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今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一本上线率分别提高 7.5、2.5 个百分点,滇东北中心医院由昆明医科大学全面托管;聚焦基层干得了、办得成、管得好的事,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5”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聚焦清廉云南建设“十大行动”,纵深推进昭通实践,在扎西干部学院建成了全省首个“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题教育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巩固和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些都是昭通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生动缩影。迈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砥砺前行”,苏永忠说。
昭通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介绍说,扎西会议是铭记历史的丰碑、是传承精神的火炬、是激励后人的战鼓。昭通市正努力把扎西会议旧址申报为国家文保单位,让“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巧渡金沙江”的战略转移、“乌蒙回旋战”的出奇制胜,成为革命圣地“红昭通”的“鲜明特征”和“伟大印记”。
苏永忠表示,我们要深入挖掘扎西会议精神的时代性,不断丰富和拓展扎西会议的精神内涵。举行纪念“扎西会议”90 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正是充分挖掘弘扬“扎西会议”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具体实践,也是纪念“扎西会议”90 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地方新闻中心副主任雍明虹多次来昭通采访,她说,作为媒体记者过去关注的是昭通脱贫攻坚的故事,如今的昭通,报道主题变了: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从经济的角度,各项产业齐头并进;从乡村振兴角度,老百姓的钱袋“鼓起来”了;从民生的角度,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昭通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