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刘淓:新手记者养成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06 15:20:09
分享

来自台湾的21岁女孩刘淓,是一名正在探索媒体行业的大学生。从决定转专业,到参与媒体实习,她逐步描深自己对新闻媒体的兴趣,刻画出越来越清晰的职业轮廓。

时代正变化,青年也面临挑战。幸运的是,刘淓始终保持思考并付出努力。今年,汉台交流的契机也让做好了准备的她,看到了未来的机会。面对自己曾经的疑问,如今她作出回答:“我适合,我热爱。”

华中科技大学的台湾学生刘淓,在大二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数学转专业至新闻学。

虽然学校以理工科见长,但刘淓觉得,自己应该走一条不同的道路。

这一个转折源于她参加的一次学校活动,参与者需要策划、拍摄和剪辑出一支以华科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短片。这是刘淓第一次接触视频制作。

华中科技大学因其满眼的葱郁,被称为“森林式大学”。受此启发,刘淓参与制作了一部视频。这个作品不仅展示了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还借树木的绿色表现了学生们的朝气蓬勃。

尽管没有受过系统性的训练,但刘淓还是成功地画出了分镜,并在校园的不同地点进行了拍摄。

“以前,我也会有很多想法,但往往就搁置了。”刘淓说,“但在这次拍摄和剪辑视频时,我有想法就会立刻付诸行动。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坚定了我对这项工作的热爱。”

于是,21岁的刘淓转到了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习。她说:“随着逐步的学习,我对视频制作的兴趣逐渐发展为对新闻行业的深入探索。”

尽管如此,刘淓还是经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媒体行业——当它成为工作,她还会热爱媒体吗?她的内心仍有疑惑。

为了寻找答案,今年夏天,刘淓在武汉的一家媒体实习了一个月,开始了她的新手记者之旅。在这个过程中,进步与挑战形影相随。

实习刚开始,刘淓幸运地获得了报道的机会,并且能够从一次次的报道任务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不断将课堂知识运用到手头的实践之中。

最让刘淓难忘的经历,是两次采访一位12岁的台湾女孩。

她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汉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中。这个女孩在活动开幕式上即兴弹奏了一段钢琴,让观众大吃一惊。刘淓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

遗憾的是,由于节目指南中没有事先提及这场演出,刘淓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第一次采访时,女孩也很紧张,匆匆接触之后,刘淓没能收集到足够的内容。

几天后,她们在另一场音乐活动中再次见面。这次,刘淓以更放松的心态进行了第二次采访。令她欣喜的是,女孩这次也打开了话匣子。

对比经历之下,刘淓认识到了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提前做好准备,为采访对象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且勇敢尝试,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新人记者,刘淓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学会自信地提问。

刘淓坦言,她只喜欢谈论自己熟悉的话题,而当谈话进入陌生领域时,她很容易感到局促。

她回忆起在武汉大学采访一位法律系的台湾学生时,由于法律知识有限,她感到力不从心,很难将自己的问题表达清楚。

还有一次,一位重要人物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争先采访。刘淓的实习导师也鼓励她提问,但是由于担心出错,再三犹豫的刘淓还是没有上前。

这些经历让刘淓感到遗憾,但也激励着她,在今后的采访中更加大胆。

“重要的是不要害怕提问,即使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傻——不要让任何机会与你擦肩而过。”她说。

从前期准备到结束采访,完成报道的最后一步,就是制作视频。

对刘淓来说,将大量的采访材料浓缩为一条简洁的视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起初,她在筛选视频内容时颇费脑筋,很难舍去采访对象的某一句话。

不过,她很快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她对观众也负有责任。“当我将重心放在报道的整体质量和连贯性时,做出决定就很容易了。”

刘淓观察到,随着新媒体兴起,内容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观众容易被短、平、快的视频所吸引。然而,她发现这些视频虽然能迅速获取注意,但往往无法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刘淓渴望能够做出更有深度的报道。“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真正带来改变,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说。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刘淓的答案逐渐清晰:对于新闻工作,她适合,她也热爱。“我觉得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辩证地思考,对周围的世界保持好奇和敏感,并且真诚地触达每一位采访对象。”刘淓说。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俞盈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