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四十载勇当改革开放先锋

作者:郭传义 姜乾来源:大众日报
2024-10-30 16:00:20
分享

6月,烟台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

9月,黄渤海实验室总部基地建成投用。这家全省首批省级实验室已聘用6位院士,与30余家企业及高校签订技术合同。

10月,世界500强汉高集团全球最大单体投资项目“鲲鹏工厂”设备开始进厂。该公司落户烟台37年,先后5次增资。

还是10月,烟台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开园,首批12家企业进驻;潍烟高铁烟台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完工投用,推动区域融入济南“两小时经济圈”、北京“三小时经济圈”。

点滴变化,量变引发质变,渐变成巨变。

自1984年10月20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开发区”)获批设立以来,这片热土每天都在生长着希望。

时至今日,烟台开发区从建区时GDP不足千万元到2023年的2239.6亿元,从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到叠加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中韩产业园等国家级战略,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烟台1/38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近1/4的生产总值、1/3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的税收,走出了一条由跨越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从一片荒滩到滨海新区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立区

从不足千万元到跨越两千多亿元

走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现场,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封顶,预计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届时,该项目将串联起全区储能电池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我们专注生产46直径系列大圆柱电池,这种型号的电池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少数企业可小规模量产。”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建副总经理李洋介绍,该公司已全面突破核心技术并完成样品批量制备。

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跑,产业乘“链”而上。目前,全区已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企业30余家,涉及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集成等上下游链条,新型储能产业初具规模。

产业是立区之本。纵览40年烟台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最根本就在于坚持“产业立区”。

全区坚定不移把牢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全力强产业、上项目、育企业,从一穷二白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元,从生产总值不足千万元到跨越2200亿元,迎来能级之变、位势之变。

做强产业集群。“十五”期间布局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十二五”发力化工新材料,“十三五”以来构建形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如今正在突破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两大新兴产业,构建“5+2”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两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5年总规模过千亿。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在谈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近3年,在建产业项目年均达到120个以上,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其中,万华乙烯二期、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华新精密金属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累计入选省市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3522亿元。

壮大企业梯队。持续实施企业能级提升行动,以企业梯队倍增引领产业集群崛起,培育出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家、过十亿元企业43家、上市企业14家。

绚烂的产业之花,结出“硬核”之果:这里诞生了全省第一辆轿车、第一部CDMA手机,MDI、高端TFT液晶材料产能全球第一,间位、对位芳纶产能全国第一,全球首发120吋8K超高清电视,芳纶“织物版”五星红旗首登月球……全区累计有100多个产品居全球或全国前五,“大国重器”和尖端产品频现“业达”元素,彰显“品重烟台”城市形象。

开放兴区

落户140个世界500强项目

今年5月,汉高鲲鹏工厂完成首个主体建筑封顶,10月,工艺设备进厂安装,年底将陆续开始设备调试……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座现代化工厂已经初具规模。

“鲲鹏工厂与上海的‘龙工厂’相呼应,是我们集团在国内建设的最大规模高端胶黏剂生产基地。”汉高乐泰(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忠雪介绍,新工厂应用世界最先进生产工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

从1987年落户,解决了中国国产汽车漏油难题,作为山东首家世界500强企业,该公司与烟台开发区共成长,在过去的37年间先后5次增资扩产。

跨国公司扎根烟台开发区的例子不胜枚举。

去年,烟台阿姿谊袜业有限公司高端纺织项目开工。这是日本丝袜行业巨头厚木株式会社在该区投资的第4家企业,达产后年产高端丝袜5100万双、棉袜1400万双。

“项目引入国际最先进生产设备,融合针织行业最前沿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聚力打造厚木全球首个高端纺织产品生产基地。”厚木株式会社社长日光信二说。

回望40年发展历程,烟台开发区坚定不移以开放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扩大开放,逐步成长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持续攻坚招商引资“头号工程”,烟台开发区在1985年便引进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家合资企业——亚东标准件有限公司。进入新世纪,抢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又连续引进上海通用、LG、富士康等重大外资项目,“十二五”后陆续招引万华工业园、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现代汽车研发中心等高端优质项目,逐步壮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发展格局。

争取开放载体“稀缺资源”,继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后,烟台开发区先后争取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核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烟台黄渤海新区,推动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该区全方位搭建起内引外联大平台、互通互联大门户,吸引59个国家(地区)企业扎根落户,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000余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40个,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1/2。

培育大贸易,请进来,还要走出去。2023年,烟台开发区外贸企业达到900家,累计设立境外企业124家,拥有俄中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和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2个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占全省一半。

创新强区

雨林式创新生态“枝繁叶茂”

科技是开发区的强盛之基,创新是开发区的鲜明底色。

40年来,烟台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人才聚集、资本赋能、服务保障”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逐步推动经济由“开放驱动”主导的外向型增长转向与“创新驱动”并驾的内生式发展。

今年7月,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万华研究院院长华卫琦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这也是万华第二次摘得省科技最高奖。

作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万华化学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继2015年公司MDI产能站上世界第一之后,其持续创新使得公司不断突破、穿越周期。从突破封锁自主掌握MDI生产技术至今,万华已经迭代到第七代技术,装置单套产能达120万吨/年,规模是国际同行的2倍以上,在本质安全、单耗能耗、产品质量等方面全面领先。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第八代MDI生产技术,通过系统能量集成和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整体生产过程净能量输入小于0的重大突破。”华卫琦说。

在建区之初,烟台开发区就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摆在重要位置。从早期提出“以实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导向”,到启动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目前已聚集全市3/10高新技术企业、1/2科创平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74家,拥有合作院士30人、国家级重点人才170多人,人才总量突破22万人。

科技与产业融合会产生强大动力。40年来,烟台开发区的工业体系从单一逐渐走向完善,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就是最生动的注脚。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其研发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填补国内外空白,靠的正是“十年磨一剑”的创新努力。

目前,烟台开发区聚集荣昌制药、东诚药业、正海生物、先声生物、隽秀生物等150多家生物医药健康企业,累计推出200多个国家批准上市药物、150多个医疗器械,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等技术国内领先,生物膜、骨修复材料等产品在国内具有强大竞争优势。

民生至上

现代滨海新城铸就品质生活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烟台民间流传的俗谣,是对40年前烟台开发区的生动写照。

从“几个庄”到一座滨海新城,烟台开发区常住人口达到45.9万。

磁石般“吸引力”的背后,源自这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指针始终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教育,从建区之初的4所村办幼儿园和3所小学,发展到如今拥有1所研究生院、3所本科高校、2所专科学校、2所民办国际学校、100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看医疗,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由最初的唯一一所卫生室,发展为现今建成1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专科三甲医院、1家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院,形成配套完善、功能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看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全区就业总量35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5%以内,构建起更公平更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入选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园区”。

看城市建设,建设天地广场、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金沙滩公园、白银河公园等10多处公园广场,崛起城市展示中心、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产业文化中心等地标建筑,拥有烟台金沙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美丽海湾”八角湾、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等城市名片,打造天马栈桥、旺角廊桥、时光塔、孤独的鲸等网红打卡地,建成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万行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拥有希尔顿、喜来登、万豪、威斯汀等国际品牌酒店,城市高端大气、精致舒美。

看文化生活,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宫等多个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立覆盖村(居)、镇(街)、区三级文化事业服务体系,构建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烟台开发区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不仅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生动诠释,也是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具象体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烟台开发区将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遇,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强区、开放兴区”,在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走在前、当先锋,在国家级开发区中赶超进位、奋勇争先。

①开放之门

②艾迪精密工业机器人

③舞出幸福生活

④万华全球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

□郭传义 姜乾

6月,烟台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

9月,黄渤海实验室总部基地建成投用。这家全省首批省级实验室已聘用6位院士,与30余家企业及高校签订技术合同。

10月,世界500强汉高集团全球最大单体投资项目“鲲鹏工厂”设备开始进厂。该公司落户烟台37年,先后5次增资。

还是10月,烟台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开园,首批12家企业进驻;潍烟高铁烟台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完工投用,推动区域融入济南“两小时经济圈”、北京“三小时经济圈”。

点滴变化,量变引发质变,渐变成巨变。

自1984年10月20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开发区”)获批设立以来,这片热土每天都在生长着希望。

时至今日,烟台开发区从建区时GDP不足千万元到2023年的2239.6亿元,从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到叠加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中韩产业园等国家级战略,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烟台1/38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近1/4的生产总值、1/3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的税收,走出了一条由跨越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从一片荒滩到滨海新区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立区

从不足千万元到跨越两千多亿元

走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现场,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封顶,预计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届时,该项目将串联起全区储能电池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我们专注生产46直径系列大圆柱电池,这种型号的电池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少数企业可小规模量产。”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建副总经理李洋介绍,该公司已全面突破核心技术并完成样品批量制备。

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跑,产业乘“链”而上。目前,全区已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企业30余家,涉及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集成等上下游链条,新型储能产业初具规模。

产业是立区之本。纵览40年烟台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最根本就在于坚持“产业立区”。

全区坚定不移把牢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全力强产业、上项目、育企业,从一穷二白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元,从生产总值不足千万元到跨越2200亿元,迎来能级之变、位势之变。

做强产业集群。“十五”期间布局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十二五”发力化工新材料,“十三五”以来构建形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如今正在突破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两大新兴产业,构建“5+2”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两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5年总规模过千亿。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在谈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近3年,在建产业项目年均达到120个以上,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其中,万华乙烯二期、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华新精密金属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累计入选省市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3522亿元。

壮大企业梯队。持续实施企业能级提升行动,以企业梯队倍增引领产业集群崛起,培育出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家、过十亿元企业43家、上市企业14家。

绚烂的产业之花,结出“硬核”之果:这里诞生了全省第一辆轿车、第一部CDMA手机,MDI、高端TFT液晶材料产能全球第一,间位、对位芳纶产能全国第一,全球首发120吋8K超高清电视,芳纶“织物版”五星红旗首登月球……全区累计有100多个产品居全球或全国前五,“大国重器”和尖端产品频现“业达”元素,彰显“品重烟台”城市形象。

开放兴区

落户140个世界500强项目

今年5月,汉高鲲鹏工厂完成首个主体建筑封顶,10月,工艺设备进厂安装,年底将陆续开始设备调试……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座现代化工厂已经初具规模。

“鲲鹏工厂与上海的‘龙工厂’相呼应,是我们集团在国内建设的最大规模高端胶黏剂生产基地。”汉高乐泰(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忠雪介绍,新工厂应用世界最先进生产工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

从1987年落户,解决了中国国产汽车漏油难题,作为山东首家世界500强企业,该公司与烟台开发区共成长,在过去的37年间先后5次增资扩产。

跨国公司扎根烟台开发区的例子不胜枚举。

去年,烟台阿姿谊袜业有限公司高端纺织项目开工。这是日本丝袜行业巨头厚木株式会社在该区投资的第4家企业,达产后年产高端丝袜5100万双、棉袜1400万双。

“项目引入国际最先进生产设备,融合针织行业最前沿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聚力打造厚木全球首个高端纺织产品生产基地。”厚木株式会社社长日光信二说。

回望40年发展历程,烟台开发区坚定不移以开放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扩大开放,逐步成长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持续攻坚招商引资“头号工程”,烟台开发区在1985年便引进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家合资企业——亚东标准件有限公司。进入新世纪,抢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又连续引进上海通用、LG、富士康等重大外资项目,“十二五”后陆续招引万华工业园、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现代汽车研发中心等高端优质项目,逐步壮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发展格局。

争取开放载体“稀缺资源”,继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后,烟台开发区先后争取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核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烟台黄渤海新区,推动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该区全方位搭建起内引外联大平台、互通互联大门户,吸引59个国家(地区)企业扎根落户,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000余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40个,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1/2。

培育大贸易,请进来,还要走出去。2023年,烟台开发区外贸企业达到900家,累计设立境外企业124家,拥有俄中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和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2个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占全省一半。

创新强区

雨林式创新生态“枝繁叶茂”

科技是开发区的强盛之基,创新是开发区的鲜明底色。

40年来,烟台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人才聚集、资本赋能、服务保障”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逐步推动经济由“开放驱动”主导的外向型增长转向与“创新驱动”并驾的内生式发展。

今年7月,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万华研究院院长华卫琦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这也是万华第二次摘得省科技最高奖。

作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万华化学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继2015年公司MDI产能站上世界第一之后,其持续创新使得公司不断突破、穿越周期。从突破封锁自主掌握MDI生产技术至今,万华已经迭代到第七代技术,装置单套产能达120万吨/年,规模是国际同行的2倍以上,在本质安全、单耗能耗、产品质量等方面全面领先。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第八代MDI生产技术,通过系统能量集成和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整体生产过程净能量输入小于0的重大突破。”华卫琦说。

在建区之初,烟台开发区就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摆在重要位置。从早期提出“以实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导向”,到启动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目前已聚集全市3/10高新技术企业、1/2科创平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74家,拥有合作院士30人、国家级重点人才170多人,人才总量突破22万人。

科技与产业融合会产生强大动力。40年来,烟台开发区的工业体系从单一逐渐走向完善,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就是最生动的注脚。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其研发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填补国内外空白,靠的正是“十年磨一剑”的创新努力。

目前,烟台开发区聚集荣昌制药、东诚药业、正海生物、先声生物、隽秀生物等150多家生物医药健康企业,累计推出200多个国家批准上市药物、150多个医疗器械,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等技术国内领先,生物膜、骨修复材料等产品在国内具有强大竞争优势。

民生至上

现代滨海新城铸就品质生活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烟台民间流传的俗谣,是对40年前烟台开发区的生动写照。

从“几个庄”到一座滨海新城,烟台开发区常住人口达到45.9万。

磁石般“吸引力”的背后,源自这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指针始终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教育,从建区之初的4所村办幼儿园和3所小学,发展到如今拥有1所研究生院、3所本科高校、2所专科学校、2所民办国际学校、100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看医疗,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由最初的唯一一所卫生室,发展为现今建成1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专科三甲医院、1家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院,形成配套完善、功能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看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全区就业总量35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5%以内,构建起更公平更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入选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园区”。

看城市建设,建设天地广场、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金沙滩公园、白银河公园等10多处公园广场,崛起城市展示中心、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产业文化中心等地标建筑,拥有烟台金沙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美丽海湾”八角湾、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等城市名片,打造天马栈桥、旺角廊桥、时光塔、孤独的鲸等网红打卡地,建成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万行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拥有希尔顿、喜来登、万豪、威斯汀等国际品牌酒店,城市高端大气、精致舒美。

看文化生活,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宫等多个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立覆盖村(居)、镇(街)、区三级文化事业服务体系,构建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烟台开发区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不仅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生动诠释,也是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具象体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烟台开发区将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遇,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强区、开放兴区”,在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走在前、当先锋,在国家级开发区中赶超进位、奋勇争先。

①开放之门

②艾迪精密工业机器人

③舞出幸福生活

④万华全球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