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课题组:发挥海南自贸港优势 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出口基地

来源:今日海南
2024-10-23 13:56:01
分享

文化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自贸港作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服务“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承担重要使命。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高度,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任务,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高地”作出部署安排。为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抢抓文化贸易发展新机遇,海南自贸港应将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着力点,不断探索创新,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出口基地。

深刻领会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出口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成效显著,文化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持续致力于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但在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的同时,贸易逆差问题依然存在,迫切需要建设以文化出口为导向的功能载体,不断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培育文化贸易竞争新优势,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业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长期积淀而来,通过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和市场机制,创造、生产、传播文化服务的产业。业态形式包括中国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演艺、中医中药、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民族服饰、中国功夫、中国陶瓷、中国餐饮等服务业,覆盖了传统手工业服务环节,以及传统文化娱乐、语言文字、医疗康养等各个领域,是集中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核心行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业从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长期积淀而来,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能较为真实立体反映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在潜移默化吸引、打动和影响外国人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以传统文化服务业作为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有利于在文化层面上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

海南自贸港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以更高水平开放形态充分实现产品“引进来、走出去”的优势,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更好发挥海南文化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

海南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紧邻东南亚各国,在地理和人文上具有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区位优势,对促进区域与全球文明互鉴有着独特优势与重要使命。2024年上半年,全省328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其中文化服务业573.2亿元,增长20.3%。文化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且产业发展的潜力与空间依然巨大。发挥海南的区位与政策优势,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出口基地,有利于促进国内外文化服务市场互动,打造国内外文化服务贸易的交汇点。

第一,海南具备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展示平台的外交优势。海南自贸港作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对外开放门户,具备成为文化外交枢纽的特质,为我国提供展示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的场域,展现中华文化的精髓。海南自贸港是举办各类国际文化活动的理想之地,通过博鳌亚洲论坛、消博会等国际大型展会、会议活动,吸引全球目光,为国内外文化服务商提供了绝佳平台,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交流创新理念、建立国际合作,进一步支撑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服务深度融合,体现文化的多元共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出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海南具备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服务通往国际市场门户的政策优势。海南具有独特的地理、战略和政策优势,受益于自贸港“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和特殊税收政策,海南率先在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制度型开放的探索,将促进国内的传统文化服务企业更便利与国外客户、代理商和经销商直接对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简化进入国际市场的流程。同时,外资文化服务企业亦可借助海南自贸港,赋能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价值,助力其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海南自贸港正在推动专业服务业的引入和发展,将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服务,包括市场研究、版权服务和国际商事服务等,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第三,海南具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创意中心的产业优势。海南自贸港具备发展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出口中心的基础,海南生态软件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数字经济企业集群促进了产业协作和升级,从而可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利用数字营销工具和平台,为海外消费者提供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增加传统文化服务吸引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企业可开展数据跨境流动业务合作,打造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的数字平台,推动内容在海外快速传播。

第四,海南具备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教育基地的品牌优势。海南正在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和教育政策,“留学海南”作为自贸港的“金字招牌”,为推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机会。应战略性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培训中心,引入国内外人才带来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系统化地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开发标准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教育和培训项目。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项目,打造海南自贸港传统文化教育的国际品牌,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从业者,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与经济更好融合发展。

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出口基地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日益增长,日益成为全球文化体系当中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产业,其产业的市场空间也不断扩展。海南自贸港应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出口基地,引入更多全国性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开发新的传统文化服务形式,激发自贸港建设活力。

第一,点对点优化服务贸易提供模式。要针对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的不同特点进行制度集成创新,采取不同措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出口。例如,针对跨境交付所面向的在线服务提供,应当更加注重为企业提供国内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海外平台渠道连通、版权保护等支持;对于境外消费则主要是为传统文化服务企业合作提供平台,帮助其连接主要城市、交通枢纽商圈;由于需要对外投资,要为企业提供相应对外投资指南和出口基金,并在出口统计中采取更加适应商业存在的统计方式;在通过自然人流动提供传统文化服务的方式中,则需要为外派员工和个体经营者提供安全、便利的工作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第二,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特色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为文化企业、创作者和制作人提供更为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包括法律咨询、版权登记和许可谈判等。要广泛与影视、小说、音乐、艺术品等各类文化作品的知识产权持有人进行合作,增强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为海外交易制定符合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标准化合同和许可协议,以标准化的方式谈判和推动知识产权出口交易,确保获得更好的许可协议、更高的版税费率以及更有利的文化作品出口条款,再向创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分配。同时,组织潜在投资者、经销商、媒体、金融和文化服务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创造更具凝聚力和支持性的环境。

第三,探索传统文化领域跨境数据流动机制。传统文化内容的全球化传播必须依托国际数据平台。海南要以传统文化贸易需求为基础,率先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流媒体、电子书、在线画廊和其他数字媒体触及并影响全球受众。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南搭建覆盖全球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数据,更好开展跨境文化服务。例如,提供中文、中医、传统手工艺、烹饪艺术和文化历史等在线课程,或者通过国际平台发布展示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动画片和电影等。通过跨境数据有序流动的政策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可轻松访问这些文化资源。此外,借助数字艺术、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提供中华传统文化地标、博物馆和遗址的虚拟游览,吸引全球游客前来中国,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第四,持续深化传统文化领域教育合作。要有效利用人员自由流动和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与世界知名大学和文化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开展民间传说、传统习俗、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项目。开发更多国际交流项目,让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育工作者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语言和文化,培养文化大使,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和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推广。支持国际艺术家、学者和文化从业者的艺术驻留计划,提供工作室和青年实验室等设施,使外国人能够接触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实践,并创造融入海南乃至中国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展会、国际会议、研讨会,吸引全球专家和从业者,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推广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

(课题组成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中国南海研究院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中国南海研究院自贸港研究中心经济师陈雅劼、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研究助理王子民)

来源:《今日海南》2024年第9期

文字编辑:黄亮 技术编辑:黄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