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5 14:46:32
分享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如同缕缕春风,吹遍了广袤的农村大地。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 “三农” 工作的 “一号文件”,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 “三农” 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持之以恒的决心,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持续加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基固本,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过去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总产量首次跃上新的台阶,突破1.4 万亿斤。粮食生产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置于首位,足见其战略意义之重大。从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到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再到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AI、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每一项举措都直指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各地区,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应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同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展食物来源渠道,从陆地到海洋,从传统农作物到新型食物资源,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此外,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减少粮食在生产、流通、储存、加工和消费等环节的浪费,让每一粒粮食都能物尽其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中,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巩固成果,铺就乡村振兴基石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中国人民奋斗的伟大丰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依然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2021-2025)的最后一年,慎终如始地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非凡。

当前,返贫致贫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如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家庭突发变故等。部分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从 “输血式” 扶贫向 “造血式” 发展的转变尚未完全实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巩固提升 “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范围。同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此外,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广大农村地区在脱贫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实践中,各地应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例如,一些山区可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借助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手段,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创新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等模式,将企业的市场优势、合作社的组织优势与农户的生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改革,释放乡村振兴潜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深化农村改革。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部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这一举措给农民吃下了 “定心丸”,让农民能够安心投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激发土地的活力。同时,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推广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打破制约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潜力,让乡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全面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坚定信心、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务实的行动,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作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研究室 毕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