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4日电(记者 赵磊)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一款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的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YF-209精彩亮相。
自项目启动之日起,YF-209研制团队就锚定"技术要领先""产品要可靠""成本要更具优势"的三大目标,坚持创新驱动、需求引领。
发动机的设计是多专业协同合作的复杂工程,技术上的创新难上加难,要取得突破更需要非同一般的魄力。面对新形势下对发动机提出的推力大、性能高、功能全的更高标准,研制团队大胆创新,从方案设计开始就以数字化手段高速迭代,充分匹配各组件性能提升发动机总体参数指标,并运用智能化手段对组件模型进行校核与优化,在实物生产前就已经完成多轮技术改进。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了发动机多次起动控制技术、甲烷燃烧关键技术、大热流重复使用推力室热防护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同时努力探索新的生产试验模式,紧密联系生产厂与试验台,进一步加快发动机研制迭代速度,让发动机系统简化,结构优化,组件强化。目前,发动机已通过了多次点火起动,入口过载试验、推进剂过冷试验等多项考核。此外,在地面版发动机的基础上,采用大面积比喷管,提升真空比冲性能,形成了适应火箭上面级飞行的真空版发动机,将作为某垂直起降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二级动力,一同支撑火箭实现重复使用和快速测发。
从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到精密的生产加工,再到严苛的质量检测,科研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追求精益求精。凭借着完善的质量体系和优良的管理传统,依托全院成熟的生产、试验质量体系保障能力,有力的保障了发动机研制的顺利进行。目前,发动机已顺利完成研制和可靠性验证工作,具备交付飞行能力,证明了发动机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也证明了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研制团队通过优化发动机方案,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试验考核项目等多种方式,不断压缩成本,提升性能,通过与各方的多轮次技术迭代,开创了高效研制迭代模式,在提升发动机性能的同时,还为单台发动机节约了数百万元的材料费用,也为其他型号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据介绍,团队后续还将继续进一步迭代改进发动机总体性能,进一步挖掘性能潜力,拓宽市场,把YF-209打造成为一款最适应中国商业航天模式的金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