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乳业升级之路动力强劲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4-12-03 17:24:01
分享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奶制品已经从当初的稀罕物,变成了老百姓生活中日常所需的寻常物,其改善着中国人的营养健康结构。

呼和浩特是全国重要的乳业主产区,良种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多年稳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乳都”的呼和浩特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两家世界乳业10强企业的城市,其中,伊利集团居全球乳业第五,蒙牛乳业居第八。

这些数据也见证了呼和浩特乳产业跨越式的发展。从“中国乳都”到“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乳业作为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正在依托科技的力量阔步向前。

不同年代的牛奶记忆

复古风的装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摆件,年代感满满的家具……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东侧的青城奶站零号店,看到等待体验打奶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城市民清晨提着奶桶挤奶煮食,为家人提供一整天的营养之源。我们想通过店内的这些陈设,唤起大家往日的记忆。”青城奶站零号店工作人员赵一瑾向记者介绍。

市民张玉桃从消毒柜里拿出一个敞口玻璃瓶,放到一个弯曲的金属龙头下面,再按动按钮,很快,鲜牛奶便注满了整个奶瓶……

“今天我是带着我妈一起来这里买牛奶的,小时候我妈就给我打奶喝,如今这里的自助打奶方式一下子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张玉桃说。

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呼和浩特市乳业发展的商品化阶段。为满足市民对乳制品日益增高的需求,1979年后,呼和浩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乳业发展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到1985年,奶牛养殖已经遍布全市各旗县乡镇,持续增长的奶产量让呼和浩特率先成为全国敞开供应牛奶的城市之一。

市民乌日根回忆说:“那个阶段市民们感受颇深的变化就是买牛奶不用凭票了,也不用再定点排队买了,每天早晚都有人骑着自行车或三轮车上门卖牛奶,1986年以后出现了瓶装牛奶,订奶人家门口挂一个小奶箱,每天有送奶工送来玻璃瓶装的牛奶,喝牛奶更为方便了。”

转型升级迈向现代奶业

在伊百康牧场,云呼和正在与工人们一起给奶牛做防疫工作。从最初的散养手工挤奶、送奶,到奶牛合作社养殖,再到如今全部机械化牧场运营,伊百康牧场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

牧场在“牛初代”养牛人云佩龙的精心管理下,逐渐过渡到了“牛二代”云呼和的手中。

为进一步推动乳业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乳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1993年,原呼市回民奶制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伊利公司控股青山乳业公司,成立伊利集团;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通过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的国营、集体奶牛场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乳品企业,从而奠定了“奶业兴市”的龙头企业基础。 “奶业兴市”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有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呼和浩特市饲养奶牛农户已发展到11.2万余户,直接参与农民近45万人。2004年,呼和浩特市乳业发展走上了以企业为龙头、科技为动力、资源为优势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推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这一时期,公司+农户的乳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完善,出现了公司+养殖小区+牧场园区+奶站的模式,并逐步建立乳品质量安全体系、奶业服务体系和疫病防疫服务体系。

通过几十年的接续奋斗,呼和浩特市乳业取得了跨越式、突破性的发展成绩,呼和浩特市乳业链上市企业达到11家,2023年乳业全产业链营收2560亿元,带动50多万人就业。

将科技力量注入全产业链

一杯小小的牛奶背后,有着大大的科技力量。

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包包牛奶高速“奔跑”在生产线上。库卡机械手、无人驾驶小车和高空输送链等设备自行运转、高效协作,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贯穿生产、包装、运输和仓储等各个环节。

在位于土左旗毕克齐镇的优然牧业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牧场运营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全天候监控牧场各个环节,并对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自动调节;智慧牧场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及健康情况……

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实验室,特聘专家侯占群带领技术研发人员正在对包埋处理后的益生菌进行常温状态下的活性检测实验。为突破益生菌在常温状态下的存活性,今年,技术研发团队创设开发出适合益生菌的耐热、耐酸、抗剪切的“舒适隔水微环境”,使益生菌在常温产品中存活量综合提升1000万倍。

2023年8月5日,在世界奶业大会上,呼和浩特市被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正式授予“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获得这一荣誉,证明呼和浩特乳业的科技分量在不断加码。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立足“中国牛、中国养殖模式、中国原料、中国装备和中国品质”五大战略目标,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聚集了10多名院士、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

“乳业‘突围’项目将加快构建‘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结合中国饮食习惯的特色奶酪和蛋白制品’精深加工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乳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关键原料国产化,创制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特色奶酪和牛奶主食加工技术与装备,解决原奶过剩问题,推动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培育乳业新赛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乳业新质生产力。预期可转化300亿元深加工原料,多创造200亿元的利润。”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介绍。

呼和浩特正在打造全球领先的乳业产业集聚区、人才集聚区、要素集聚区,发挥最大集聚作用,成为全球乳产业的“中国硅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