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麦积烟雨中的东方微笑,科技和匠心一同守护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0-18 10:32:55
分享

中国日报网10月18日电 (记者 杨小玉)早在今年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出圈之前,麦积山石窟一直是这座西北小城的文化旅游名片,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前来膜拜这颗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璀璨明珠。

10月16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媒体团走进甘肃省天水市,近距离了解麦积山石窟这座绝壁上的美丽佛国,探寻那抹清澈的“东方微笑”。

麦积山石窟造像 (摄影 杨小玉)

麦积山石窟造像 (摄影 杨小玉)

麦积山石窟最负盛名的是133号窟的北魏小沙弥。小沙弥立于石窟右边的佛龛里,紧挨在佛祖身边,穿着不太合身的袈裟,笑眯眯地站着听佛讲法, 好像进入了佛祖描述的西方净土世界,又好像思想开了小差,难掩心中的喜悦,微笑浮上两颊,笑眼低垂,如月儿弯弯。

这就是麦积山的“东方微笑”。1500年以来,小沙弥一直站在那里,用微笑和每一个时代的众生对话。而麦积山却不仅仅只有这一抹微笑,第44窟被称为“东方美人”的坐佛、第123窟微笑的童男童女等,不同的笑容吸引游客频频驻足,领悟其中真谛。这些微笑也成为麦积山石窟标志性的“表情包”,引发现代人的强烈共鸣。

麦积山石窟造像 (摄影 杨小玉)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摄影 杨小玉)

东方微笑,匠心守护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384-417),历经北魏、西魏直至明、清等十多个朝代1600多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10632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2014年6月,麦积山石窟作为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而得名。四周群山环抱,树木繁茂葱郁,自古便享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但是其所在陇山林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给石窟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麦积山石窟造像 (摄影 杨小玉)

据麦积山石窟数字中心副主任孙苑介绍,近几年麦积山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加固山体、修复石窟、保护壁画等。同时,文物保护部门还加强了对石窟周边环境的治理,保护了石窟的生态环境。

麦积山的文物保护者也注重数字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他们对石窟进行全面细致的二维、三维扫描和高清摄影,构建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石窟由之前的胶片档案采集全面转向数字化档案采集,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进入石窟和接触造像的次数,实现了“最少干预”的保护原则。

作为石窟保护工作者,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工作室主任马千已经在麦积山石窟工作了40年。

马千告诉记者,在石窟工作时间越长,就对它越有感情,也对自己从事的修复保护工作更加熟练。他自从来到麦积山石窟干修复保护工作,就没有“挪过窝”。

40年来,马千和同事修复了100多平方米的壁画,几十身塑像,但这个数字,在麦积山的一千多平米壁画和一万余身塑像面前,依然远远不够。在马千看来,修复工作还有很多事要做。

起甲、脱落、粉化、龟裂、空鼓、酥碱……不同的损坏类型需要不同程度的修复计划。马千认为,对于文物,你不能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因此作为一名实操人员,必须细心严谨,修复过程不仅要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还要符合文物保护条例,不能随意为之。

马千表示,麦积山塑像用的是沙、泥、麻、麦草等,古人是就地取材,而他们在修复过程中,则要把科学和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仪器检测出其成分,再取土根据成分提炼,直到成分一致,最后还要运用传统的技艺对塑像进行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这种严谨的操作,通常都是从和泥开始便严格遵守的。

最后,马千想告诉全国网友,大家关注的“东方微笑”小沙弥和周边环境保护得都很好,基于此,他们将重点做好预防性保护,不做人为干预。

麦积山石窟133号窟的北魏小沙弥(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官网)

麦积山石窟127号窟的微笑菩萨(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官网)

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工作室主任马千(中间)工作图(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