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携《溯源中华文明》走进天府书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0-15 09:50:06
分享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极为悠久璀璨的文明史,它不曾中断,它不断革新,它多元一体,它兼容并蓄,它协和万邦。这样的文明何时形成、何以形成、如何演变、前景如何,需要作出了深入探讨,给出让人信服的解答。特别是三星堆文明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10月12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现身天府书展,通过分享《溯源中华文明》和现场的读者分享并讨论“关于三星堆的几个热点问题”。

活动现场

活动中,王巍介绍了本书的作者阵容。本书的四位作者分量很重,分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韩建业。他们均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亲身参与者,乃至主要负责人,是阐释“中华文明起源”这一宏大、重要主题的适当人选。本书《导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是同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和赵辉联合撰写,该工程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出了明晰阐释。

用考古学来溯源中华文明是本书的鲜明特色,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建立在考古实证上。本书重点阐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是以距今5500—3500年间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和权力强化程度的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四个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中心性遗址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周围地区聚落分布调查,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活动中,王巍指出,三星堆因其神秘而引人入胜,外界对其来源和性质有着诸多猜测,甚至不乏外星文明或外来文明的说法。然而,作为深度参与三星堆发掘与研究的考古学家,他认为这些猜测缺乏科学依据,需要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

关于备受关注的三星堆文明的发展历程,王巍也为现场读者进行了分享,他提到,三星堆遗址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300年左右,但真正形成辉煌的青铜文明则是在距今3400年至3200年左右,与中原的夏商王朝时期相当。他强调,三星堆的青铜文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三星堆出土的玉戈、玉刀、玉璋等玉礼器,都是在夏王朝后期在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然后传播到三星堆地区的。此外,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技术也来源于商王朝前期,并在当地工匠的发明创造下达到了新的高峰。

针对三星堆铜器中含有特殊铅的疑问,王巍也给出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这种特殊铅在殷墟早已发现,并非三星堆独有。而实际上,这种特殊铅的来源可能与云南等地的铜矿有关,进一步证明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在青铜原料方面的共同来源。《溯源中华文明》这本书是我国考古学在中华文明上研究上的重要成果结晶,

中华文明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明,国内外对其研究很多。将中华文明放在世界文明的大视角中探讨,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华文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特性,更加科学地衡量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活动中,王巍不仅详细记录了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更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以及与其他文明的关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对这个古老文明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溯源中华文明》不仅多处评析世界各国学者对全球文明、中国文明的研究,还深入进行中外文明的对比研究,在更为宏大的时空解读中国文明。《文化上和政治上早期中国的起源与形成》一文认为,早期中华文明可称为“天下文明”模式,以区别与两河流域的“城邦文明”模式和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模式。《五千年不断裂的中华文明》一文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地区与国家并不少见,甚至有些地区还有更为久远的文明历史,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等,但是世界上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历史的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读此书,不禁感慨世界文明的博大与沧桑,中国文明的悠久与灿烂。

《溯源中华文明》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同时本书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本书系统阐述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的悠久文明,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解释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成因,引导读者深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