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之畔,山海交接。在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东侨”),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推窗见绿,出门入画,公园繁花似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里,营商环境犹如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吸引着无数企业纷至沓来,创新创业的热潮不断涌动,缔造创新创业“梦工厂”。
锂电小镇。黄玲玲 摄
作为宁德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又是如何做好打造营商环境这一大课题?近日,东侨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雷祖铃表示,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的“金钥匙”。东侨始终把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深入实施“一二三五”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持续以有力度的“硬”举措、有温度的“软”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管理与服务精细化,着力打造宁德服务东侨样板,以更好的营商环境释放更大的发展动力。
雷祖铃调研宁德东侨星光中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黄玲玲 摄
近年来,东侨瞄准营商环境优化,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监管事项认领率100%;用好用足“企业服务专班”“专家坐诊巡诊”等便企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深入企业摸情况、送政策、想点子,努力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着力打破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迈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宁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聚焦审批制度改革,感受“东侨速度”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东侨,审批制度改革已成为提升营商环境的“加速器”。采访人员了解到,今年9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工程中心材料中试厂房正负极材料研发改造项目环评审批顺利办结,该项目的快速审批不仅是环评审批效能提升的体现,更是东侨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宁德时代实验室。宁德时代供图
今年以来,东侨把深入推进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聚焦区域项目建设快提速,不断深化建设项目审批机制改革,于今年6月24日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园区。
作为全省第一批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园区,东侨全流程关注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变管理为服务、变服务为赋能,通过企业自行公开承诺书,进一步优化审批手续和压减审批时限,大幅降低了企业落地的制度性成本。
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着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审批告知承诺制试行后,我们将原独立受理、拟审批公示简化合并为审批告知承诺制受理及拟审批前公示。”宁德市生态环境局东侨分局审批工作人员表示,该举措让原法定公示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提速50%,减少企业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快项目落地,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工作专班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东侨是福建省唯一连续两年进入经开区综合评价排名30强的开发区,成功获批全省开发区自贸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先行区。区域发展拼产业、拼经济,说到底,拼的是营商环境好不好、优质企业来不来。对此,开发区通过组建专班开展针对性的主动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让经营主体枝繁叶茂。
“在企业注册登记环节,传统的‘等项目单位申报’服务模式,容易出现项目申报流程耗时久、信息沟通不畅、影响项目按时落地等问题。”东侨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介绍道,为着力破解“反复申报、跑多趟、耗时长”难题,当地组建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在企业未明确需求前,凭借对项目流程的工作经验和企业需求的预判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确保招商项目尽快落地,促进企业快速高效投产。
东侨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宁德壹连电子有限公司查看生产线情况。郑霄 摄
通过“专班+专员”的模式,从项目注册登记筹备初期到领取证照全程跟进,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东侨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上门现场办公、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精准把握企业诉求,为不同项目提供定制化服务。今年以来,专班累计为企业开展帮代办服务22次,到企业现场办公12次,开展座谈会9次。
今年,省市重点项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储能科技合作项目”在办理营业执照时,遇到了超出东侨市场监管局权限范围的难题。为此,服务专班通过与上级部门充分沟通,帮助企业解决了经营范围不符合规范表述、国资委系统新登记的产权登记备案数据无法立即推送至市场监管登记系统等问题。这种点对点、精准服务的方式,让企业在东侨的发展更加顺畅。
“一对一”帮办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让营商服务更“主动”。东侨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重大项目审批提速60%以上,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专班组建以来,已累计为重点项目企业解决问题17个,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从繁琐跑腿到十二证同发,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营商环境好不好,民营企业最有话语权。如今,东侨开发区的企业,不再需要为多部门跑办手续而烦恼。德京集团有限公司的办理证过程就是众多受益企业享受便利服务的真实写照。
“过去,从拿地到项目开工,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在多部门跑办手续。”德京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感慨道。2023年11月,在东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的推动下,该公司当场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桩基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土地出让合同》等五证,这是宁德市首宗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五证同发”,也是福建省首个零碳“标准地”锂电产业配套园区开园。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东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的成功实践。“跟以往的工业用地相比,‘标准地’出让的改革通过事先评估的创新举措,加快企业施工投产节奏,成功实现土地‘交地即交证’‘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东侨开发区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东侨通过设立工业用地“标准地”服务专窗,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健全项目简审机制,有力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投产按下了“加速键”。
“十二证同发”审批模式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任雅琴 摄
据了解,2024年上半年实行的“十二证同发”则为升级版。在“五证同发”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行“前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举措,在业主单位和审批部门之间建立起更加顺畅的沟通桥梁,为企业后续工作进一步提效增速。
9月27日,在东侨开发区北部企业服务中心,孚力(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时拿到“十二证”,为企业节约了近100天的开工等待时间。“非常感谢东侨开发区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喜欢在东侨办事!”孚力科技锂电储能高端按摩椅制造项目负责人钟云花对东侨服务连连称赞。
做好解决企业问题的“贴心人”,政企沟通的“连心桥”,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东侨还不断创新窗口服务模式,聚焦办事程序杂、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共推出6项“一件事”服务,累计受理858件,平均减少跑趟次数1.7次,节约办理时长9.1个工作日、精简申请材料23.1份。同时,组建“营商诊室”,定期举办“专家坐诊日”“巡诊上门”活动,邀请各领域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合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共开展31期“专家坐诊巡诊”活动,帮助100余家企业解决了问题。
东侨政务服务中心启用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黄玲玲 摄
同时,东侨还积极搭建政企沟通桥梁,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常态化收集企业诉求,推动窗口和部门前后台密切配合,强化实地调研走访,变“企业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强化数字赋能支撑,运用无人机、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展项目现场踏勘、生产经营现状分析等工作,推出项目审批“智能导办”服务,实现了企业在办事过程中的高效互动体验。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雷祖铃表示,开发区将接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树牢“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意识,聚焦破解营商环境中难点堵点,持续创新产业招商、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真正以“服务真心”带动企业的“发展信心”。(韩鹏飞 黄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