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校2020级、2021级共37名学生参与了我公司沉浸式情景剧《伟大转折》的排练与演出工作。作为实习单位,我们对这些年轻演员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沉浸式情景剧《伟大转折》的成功演出,彰显了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与我司之间校企合作的显著成效。”11月6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范伟带队赴遵义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龙通成说。
学生成功参演沉浸式情景剧《伟大转折》,是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探索校企合作的成果,也是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思政育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具体体现。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发展合力持续增强。
据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范伟介绍,学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组织书记面对面谈心、交心、暖心、同心的“四心行动”;加强阵地管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坚持从严治党管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自驻村以来,校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大龙村与我谈心谈话,关心我的生活和思想动态,深入了解我的驻村情况。”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团委副书记,大龙村驻村干部唐传淳表示,学校主要围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与大龙村开展结对帮扶,为驻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陈勇主编并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一书正式应用在教学中,该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中非常重要一门学科,普遍适用于普通高校学生。
“力求通过紧紧围绕着市场营销理论等内容引入案例分析,并将所有案例都积极引入最近几年国内外各种类型企业在商业运营中实际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陈勇介绍,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学习本专业知识并能巩固学生实际应用性。此外,他申报的课题《贵州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成功获当年贵州省省委课题立项。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陈勇正在授课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积极拓宽科研项目申报渠道,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仅2023年,学校获批立项科研项目(课题)共计75项,全校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核心论文8篇;获批专利6项;出版教材1部、译著1部。
在贵州省教育厅公布的“黔兴高校智库联盟”入选单位名单中,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多朋团队主持申报的“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研究中心”是全省民办高校中,第一家入选省级高校智库的成员单位。
同时,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数维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00余项。
图为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学生 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贵州赛区选拔赛
提升办学条件,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软、硬实力同步提升。
“提升办学水平是目标,提高办学条件是基础。”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新体育馆、图书馆目前已建成投用。近年来,学校建成媒体融合协同创新实验室、大数据工程实训中心、物联网工程实训中心、传感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染织绣实验室、双创实训室、模拟法庭等,与企业共建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0余个......学校“硬”实力稳步提升。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新图书馆位于穿校而过的濛江河畔,是学校地标性的建筑物,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共三层,拥有近800个阅览座位,81万册藏书。
“图书馆作为书籍、文献资料和各种信息储存流转、开发的重要基地,不仅是学校最重要的阅读空间,也是广大教师教学科研资料查阅平台,学生拓展知识的第二课堂。”贵州黔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潘欣说,新图书馆开馆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站在新起点上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希望全校师生继续努力,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助力学校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为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新图书馆
“关注和支持教师发展需求,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潘欣表示,“硬”实力上去了,专业教师的“软”实力也要跟上。
为切实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师风教育和治理体系,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线上线下深入推进专题教育学习,强化理想信念,线上组织全体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制定宣讲计划,学校党委书记范伟带头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宣讲,厚植教师的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启动会现场
同时,学校搭建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拓展教师教育培训资源,提升教师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培训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措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使教师自主学习教育培训取得成效。
“我们老师非常需要提升个人能力的学习平台,学校搭建了教师线上教育平台,集‘学习-考核-记录’为一体,为老师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使得个人专业能力得以提升”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职教师杨柳对教师线上学习平台评价到。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史、相关经典故事或名人传记。”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计算机导论》的课堂上,该课程授课老师张良波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史时,深入挖掘工科类专业本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入“工匠精神”,着重讲述了中国计算机领域著名的科学家、计算机事业的开创者—张效祥院士的事迹,让同学们感受到计算机专业不再是冰冷冷的“0”和“1”。
图为张良波老师在讲授 《 计算机导论 》 课程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建成全省思政课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党委强抓思政课工作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领导班子带头讲思政课、带头听思政课,带头参与集体备课会,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看,校领导全方位深度开展“思政第一课”“开学第一课”教学,以上率下、狠抓落实,推动学校进一步构建“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提升思政课整体水平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2024年1月8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重新修订思政课新教材教学大纲,确保思想政治主干课程教学工作有序推进,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学时学分,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此外,该学院开设了“学四史 明大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古琴文化与审美"等多门选修课,推动思政类课程建设合理化、多样化、科学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思政教师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知识性讲授与讨论式学习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例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倡采用“对分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开辩论等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参与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对分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成功申报省级金课,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导作用。
坚持对接地方发展需要,担当作为有贡献 。
2024年暑假,3000余名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在校学生组成14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走向乡村,围绕社区服务、爱心支教、乡村振兴、理论宣讲等方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志愿者在进行支教
这是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针,秉承“知行合一 事上磨练”的校训精神,持续提升学生自我实践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
据了解,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已连续开展此项活动17年,旨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农村。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学生进行暑期实践活动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学院开展“一部一品”党支部示范培育创建工作,以“党建+专业提升”建设为品牌,以“党建+服务”为工作导向,以“党建+五育建设”为抓手,以“党建+帮扶”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师生奔赴偏远村寨开展智力帮扶、物资捐赠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就近开展公益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16万+小时。
此外,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学科优势成功申报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大数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动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
立足发展新阶段,征程万里风正劲。未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成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