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果实飘香,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又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以廉政文化砥砺为官之本,以党的信念打造勇担当、善作为的领导班子,是柳山镇的不懈追求。柳山镇党委领导班子努力做到讲政治,增强班子“原动力”;讲原则,提高班子“战斗力”;讲事业,班子释放“向心力”;讲团结,班子便有“凝聚力”;讲廉政,班子便有“感召力”。曾经给予社会与百姓的承诺,在拼搏中都变为现实,在富美画卷中展示民生绚丽的色彩。
乡村振兴之树常绿,“和美”为根基
听民意,化矛盾,稳秩序,在红色旗帜统领下,干事创业
社会发展,稳定至上。因此,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党委把强化社会治理放在首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采取“网格分块+综合办公”方式,创新实施“一站式受理、全流程化解”工作模式,推动更多法治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无差别服务,做到“嵩”法入人心、矛调无积案,柳山镇构建“和美”和“稳美”发展环境的方略值得称道。
亮点之一:融合“三支”队伍,实现“全程式”服务。设立信访、公安、司法、纪委接访、法律服务、劳动仲裁等服务窗口,整合部门力量集中的办公,柳山镇在分管领导的坐镇指挥下,推行社会矛盾联调、治安问题联防、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形成集中受理、分流办理、督办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实体化运行全程式服务。融合平安家园卫队、专职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三支队伍”,在其管辖服务范围内送法学法,民众遵纪守法,有效实现警民调解、人民调解、商会调解、访调对接,融合反邪教、禁毒、平安建设等功能,将各种纠纷矛盾就地处理在萌芽状况,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亮点之二:落实“六个”规范。柳山镇领导班子充分利用当地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的优势,通过乡村文化展播、村规民约、公益活动等形式宣传和教育群众依法办事,落实规范基层管理、规范组团服务、规范工作会商、规范持证上岗、规范考核奖惩、规范经费预算“六个规范”,依托社会化治理网络平台和视频监控平台,重心下移,关口前置,有效化解各类问题苗头,辖区内矛盾、信访等多个指标零发生,促进乡村和谐社会安定。
亮点之三:推行“五项”服务,提升“非诉化”效能。群众无小事,服务无止境。中心班子成员每天轮值坐班,严把分流、办理、处置、反馈和归档“五个环节”,积极推行“五个零”办信服务新模式,即接访群众零距离、限时办理零延迟、受理分流零积压、受理信访零推诿、调解优先零投诉五项服务,为群众提供预约延时、上门办理、一次办结等各项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金色秋天到来,柳山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累计化解各类矛盾100余件,一次性办结率99.9%;辖区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8%,无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柳山镇的做法赢得了民心,提升了全域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乡村振兴之树常丰,“富美”为底气
兴产业,育生态,树品牌,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驱动器。近年来,柳山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着力点,集聚资源要素,强化示范推广,全力推进片区化、融合化发展,践行“生态优先、群众主体、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原则,突出“乡村发展提质增效、乡村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治理持续提升”三大定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切入点之一:聚力特色产业,全面发力。“飞地抱团”优化增收。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采取镇域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的“飞地抱团”模式,整合10个村土地5000亩,建设番茄科创园等产业园区3个,通过“拱棚换暖棚”、“良种配良法”,新建日光温室100余栋,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改造前相比,实现杭椒亩均增产4000斤,西瓜每棚增收6万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
农田建设降本增效。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创新“六化”发展模式,即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服务社会化、一体化,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农作物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升至90%,粮食种植面积增加10%、总产提高12%;同时,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农资门店等服务组织192家,现代农业服务中心1处,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综合服务,与个人经营相比,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实现“集碎为整、农田增量、降本增效、农民增收”。
融合发展多元创收。聚焦红色文化的独特禀赋,探索“红色+培训研学”、“红色+休闲康养”等多种发展模式,建设红色教育阵地6处,串联北部“洪山民兵连”、中部“进士故里”、南部“庙山流苏”等文旅资源,精心打造“洪心向党”红色主题旅游环线,推进休闲观光、四季采摘等新业态改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人均年增收2000元。
切入点之二:聚力生态宜居,提升增靓。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六个一”工作机制,拆除残垣断壁1.1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公园5处、主干道路7条,辛庄等3个村获评“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按照“抓点成线、连片推进、打造精品”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化提升26个村庄道路3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0余盏,完成安鄌路拓宽整修工程,以及17个村、3310户清洁取暖、自来水、生活污水等改造工作,路、电、水、气“四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全民健身项目,建成篮球等运动公园4处,安装健身设施120余套,大幅提升乡村时尚度和群众参与度,获评“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之树常壮,“红美”为引擎
守信仰,为民生,比成效,先锋带着攻难破关
切入点之一:聚力乡村共富,带动增收。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链体系,整合庙山村土地300亩,建设日光温室30栋,发展西瓜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万元。
推行“村企联建”模式。跨村整合朱家沟等村土地200亩,引进沃根循环农业项目,就地招工生产,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50人,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
推行“统营分红”模式。连片流转洪山等村土地1500亩,由村集体统一发包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农户带地入股、按季分红,每户每亩地可分红1900元,亩均增收200元。
推行“以工代赈”模式。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难题,投资69万元,在辛庄等村实施村级小型公益设施项目3个,雇佣当地劳动力474人次,发放劳务报酬13.5万元,持续推进群众稳就业、稳增收。
切入点之二:聚力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实施网格化治理提升工程。划分197个基层党建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加强资源、力量向基层延伸,激活村级组织治理“神经末梢”,把人居环境整治、结对帮扶、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20余项惠民工作嵌入网格,打造“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真下沉、见长效。
实施惠民服务提升工程。围绕“养老托管、就餐洗浴、涉农服务、便民增收、医疗救助、文体娱乐”功能定位,新建、提升9处村庄惠民综合体,配套建设百姓餐厅、公共浴室、儿童之家、乡贤议事等功能室,开展爱心送餐、金晖助老、文艺活动等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乡村生活品质实现大幅提升。
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持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举办村BA篮球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村村有好戏”、“为奉献者服务”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创建等评选活动,打造了一批喜闻乐见、贴近百姓的优秀文化作品,培育出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之路长远,“文美”为及时雨
讲文明,树新风,提品位,新时代生活风范彰显价值
今年来,在临朐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柳山镇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政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体满意度大幅提升。
亮点之一:强化基础配套,巩固基层文体阵地。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建设,配套文体活动室、书画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儿童之家、非遗展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室,全天免费对外开放,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打造了以后疃社区为中心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后疃、辛庄、魏家、柳山等村,惠及群众近万人。全面完成全民健身项目,提升公园广场4处,建成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场馆4处,新修健身步道8km、骑行道路26km、骑行驿站8个,大幅提升城镇时尚度和群众参与度。
亮点之二:强化文化惠民,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举办第七届柳山流苏文化艺术节,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广场舞、书画展等文化惠民活动50余场次,切实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举办村BA篮球赛,进一步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形成“全民参与、健康生活”的社会新风尚。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义诊、关爱老人儿童以及“雷锋日”、“为奉献者服务”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切实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央视融媒以《山东潍坊:为奉献者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为题刊发文章,在全国志愿者大会上予以推介。
亮点之一:强化产业搭台,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文体搭台,经贸唱戏。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集市经济”、“节会经济”,把乡村文化展示、经济商业发展、群众精神生活串联在一起,全面拓展休闲观光、田园采摘、乡村夜市等新业态,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进一步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为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增色添彩”。
柳山镇提升公共文体服务阵地建设,常态化举办各类文体惠民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平台和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柳山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动力。
成果优秀,公信力提升。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用两个优良传统的尺度去衡量走过的路,一切变化都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党员的信仰与精神,与一个地区的发展提升融汇于一起,党性文化在土地的丰收与富足中尽显本色。
(作者:鲁文讯 潍众闻 高远 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