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至15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25年年会在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科学塑造明天(Science Shaping Tomorrow)”为主题,旨在表彰科学、政策与传播领域的现有合作成果,并探索技术与公共话语之间的深度融合。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组织,AAAS致力于推动科学、工程和创新在社会中的应用,引领全球科学界应对21世纪的重大挑战,为人类福祉贡献力量。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连续第三年赴美主办专题论坛,持续为年会注入前瞻性议题与深刻见解。回顾过去两年,协会在AAAS年会上分别以“女性科技人才的创业能力建设”及“赋能弱势群体的科学权利”为主题,吸引了全球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参与讨论,不仅提升了协会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美科技人文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
协会秘书长郭杰妮博士表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正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技术也应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历史遗产提供坚实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在本届年会上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技术引领的遗产保护与多边合作以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sponding to SDGs with Tech-Oriented Heritage Prevention and Cooperation)”专题论坛。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科技合作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特别是在遗产保护领域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展研究处处长拉什米·邦加从全球视角阐述了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紧迫性,强调将世界遗产保护纳入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性。她指出,世界遗产公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呼吁通过预防措施、可持续旅游、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等多边机制,确保世界遗产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长期贡献;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跨学科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卡·吉利贝托博士提出,应采用综合性和整体性方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包容性与协作,实现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她强调,数字技术将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并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和文化遗产空间技术国际中心副主任陈富龙研究员展示了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防灾减灾、可持续性评估和全球遗产地监测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通过遥感技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论坛现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获得与会各方高度评价。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活力与潜力,为两国在科技领域进一步推动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协会将继续深化和推动在科技向善、气候变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通过科技外交与民间交流,促进全球科学界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