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文化管理类学科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10月26日,第19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1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大会主论坛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分论坛研讨等多种形式,围绕人文经济学发展背景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管理类学科发展与知识范式革新相关的重要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文化管理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知识生产、理论构建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主论坛:文化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
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由7位专家分享,聚焦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化管理类学科的发展建设两大核心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在《当前人工智能推动下文创与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与趋势》的学术报告中指出了文化旅游、非遗市场定位、国潮文化等新问题,并探讨了AI技术对影视游戏产业的影响,以及短视频、直播、短剧崛起带来的相关问题。他强调了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知识产权、身后治理等争议,并提出了问题引导、研究向下、沉入实践、直奔前沿等解决策略。同济大学解学芳教授的报告《AIGC时代艺术数字化的创新性表达》探讨了AIGC对艺术数字化创新的影响,指出AIGC时代实现了内容数据化和虚拟化,为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杭州师范大学袁瑾教授在《从地方景观到国家叙事:非遗纪实影像的语态转换》中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演变,以及影像在传播中的作用。影像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承担了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地方认同的功能。
在学科发展建设方面,浙江大学李杰教授《论文化产业学的学理基础》的演讲提出符号学是文化产业学的学理基础,强调文化产业作为符号的生产,体现在符号承载的精神价值和符号高效力、低成本的复制。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在《构建艺术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现实思考》中强调了坚守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跨学科建设、实践性原则的重要性。构建三大体系要准确把握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和社会属性,强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互支撑,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演进,以及科学分类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山东大学高迎刚教授在《语境主义视角下“艺术管理”观念形态与知识体系研究》中探讨了艺术管理的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认为艺术管理的核心在于解决经济产品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的矛盾,以推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环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詹绍文教授在《厘清文化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及学科边界》中讨论了文化管理学科的设置和发展现状,在厘清边界的基础上提出设立文化管理学一级学科,并就数字时代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行思考。
圆桌论坛:人文经济、数智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知识革新
圆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意娜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李康化教授、云南大学胡洪斌教授和浙江传媒学院张雷教授参与座谈。如何以人文经济学引领文化产业理论体系创新?李康化教授从文化经济学的历史逻辑、信息逻辑和价值逻辑三方面进行思考,强调人文经济学可以作为经济学的新视角,弥补传统数理经济学的不足,并帮助理解文化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胡洪斌教授认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两个层面,文化产业关注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张雷教授讨论了数智技术时代的人机共生、价值共创问题,强调人工智能在文化管理中应以提升人民美好生活质量为中心,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着重于实际提升民众生活体验。三位学者还简要分享了本校迎接数智挑战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
分论坛:十大专题热烈研讨
下午,学者们围绕10个分论坛进行了专题研讨,话题包括“文化安全与知识产权”“文化艺术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文经济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智赋能文化产业传承创新”“人文经济背景下网络视听的创新实践”“媒介变革、文化IP与国际传播”“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与文旅融合发展”“城乡发展、空间生产与文化治理”等。与会者通过专家主题发言、论文报告和对话互动,广泛而深刻地交流了文化产业在人文经济视角下、数智技术推动下的新时代创新发展的诸多面向,进而探究了产业革新带来的知识更新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会议总结:关注文化管理学科三大特点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教授在闭幕式上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三大特点:强烈的使命感、前沿性和多元的广泛性。会议展现了中国文化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者们对新质生产力、AIGC等新理论、新技术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展现了创新性。会议内容涉及文化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地区、学科、产学、代际间的沟通与合作。他也进一步展望了文化管理学科发展的三大趋势:科技的赋能和融合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及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学科体系建设强调理论与应用结合的不断创新。
展望未来,立足数智时代文化产业变革的当下,从现实问题出发,开拓创新,萃取提炼,进一步建设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管理学科体系,为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供稿:沈松华)